同文館招生風波

奕訢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個兒子,咸豐皇帝的異母弟弟,受封恭親王。他1862年奏請在北京創立京師同文館,招收15歲以下的八旗子弟學習西方語言文字,還主張自強,學習西方,大力支持李鴻章等人辦理洋務,趕上或超過洋人,最后達到雪恥的目的。

責任編輯:劉小磊

奕訢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個兒子,咸豐皇帝的異母弟弟,受封恭親王。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后,咸豐任命他為與英、法議和的全權大臣。1861年咸豐帝去世,他與慈禧密謀,發動政變,受命為議政王,掌管軍機處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又稱總理衙門)。1865年因受慈禧猜忌,被罷去議政王等一切職務。旋在許多大臣請求下,復任軍機大臣、總理衙門大臣等職。

奕訢在奉命議和,辦理外交時,即深感要辦理好外交,必須先了解外國情況,而要了解外國情況,必須先熟悉其語言文字,1862年奏請在北京創立京師同文館,招收15歲以下的八旗子弟學習西方語言文字。這雖是一所新式學校,由于只學習外國語言文字,學生限于八旗子弟,并未遇到阻力。奕訢還主張自強,學習西方,大力支持李鴻章等人辦理洋務,趕上或超過洋人,最后達到雪恥的目的。

商辦開設天文、算學館

看到洋人制造機器、槍械、輪船、行軍等,無一不與天文、算學有關,上海、浙江等地也在講求仿造洋人的輪船等事,若是不從根本上下工夫,即使學些皮毛,也無益于實用。于是在1866年12月,奕訢又以總理衙門的名義奏請在同文館內另設一館,專門學習天文、算學,招生的對象也由八旗子弟擴大到了20歲以上的滿漢舉人、五貢(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都算正途出身資格)、秀才,以及科舉正途出身的五品以下年少聰慧的官員,聘請洋人教習。朝廷批準照辦。

不料這件事卻在一些士大夫中間引起了很大反響。有人指出,以堂堂天朝竟要拜夷人(即洋人)為師,實乃中國人的奇恥大辱。

奕訢沒有退縮,1867年1月又上一折,進一步說明開設天文、算學館的必要性和急迫性,還提出將招生對象再擴大到翰林院編修、進士等人。朝廷又予批準。

這一來,可極大地刺激了道學先生們的敏感神經,引起京師內外的一場軒然大波。

3月5日,山東道監察御史張盛藻首先發難,上折說:若以自強而論,則朝廷之強,莫如整紀綱,明政刑,嚴賞罰,求賢養民,練兵籌餉諸大端;臣民之強,則惟氣節一端。臣民有了氣節,“以之御災而災可平,以之御寇而寇可滅”。令正途科甲人員學習“機巧之事”,又借升官、銀兩以誘之,“是重名利而輕氣節,無氣節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