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精選】貓城斷想
80年前,老舍的《貓城記》里所寫的貓國的現實固然是取自當年的國情,只不過是加以象征化藝術化了的。但歷史是有頑固的延續性的,我國尤其厲害,特別是那些制度性弊端和國民性頑癥。只要改變一下閱讀的角度,就會抗拒不住地要產生關于現實世界的聯想。
一
小時候,家住王府井附近,東安市場就成了我的樂園。老東安市場里有很長的一段是數不過來的書鋪、書攤,這是我常常流連的地方。記得抗戰勝利后那會兒,很多書攤上賣著蔣介石的《中國之命運》。長大了才知道,在這個歷史的關鍵時刻,中國人最關注的是中國未來的道路問題,所以這類書紛紛上市。蔣介石給出的答案是:一黨專政,領袖獨裁。顯然,國民黨的慘敗就因為走的是這條死胡同。
印象很深的是那陣子書攤上還擺著老舍的《貓城記》,是晨光書局出的,書皮上出版社的標記是只大公雞。我的父親一向喜歡老舍的書,碰見必買。所以我十歲左右就看過《駱駝祥子》??墒恰敦埑怯洝肺曳藥醉?,實在看不懂。問爸爸,他只說貓國就是中國。大概估計我反正懂不了,就沒再解釋,我也就沒往下看?!敦埑怯洝分缓昧⒃跁苌系戎议L大。
《貓城記》其實是1932年寫的,為什么在1947年改訂再版,大概也是出版商看上了普遍關注的中國命運這個大主題。
二
再一次翻開《貓城記》是1959年的事。我作為一個減輕了處分的右派學生從農場回到北京師大中文系,被安排在四年級的一個班里。經過反右,這個系的教授里打了八個右派,其他教師也屬于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之列。當時的口號是“不能讓資產階級占領講臺”,于是我們班很少上課,主要時間是編教材和搞科研。我是沒有資格科研的,領導分派我跑腿兒,搞資料。大概是從上邊下來的任務,北京師大照著上海巴金批判組的樣子成立了個老舍批判組。給我的活兒是跑北京的各大圖書館借老舍寫的書,按領導的話是“準備彈藥”。守著借來的一大摞書,我有了翻看老舍作品的機會,于是又見到了《貓城記》。
我對老舍是很有好感的,干這個差事心情常在矛盾。我猜想著他們會怎么批判老舍。這時候最讓我揪心的就是《貓城記》。老舍別的作品估計頂多扣個資產階級“人性論”、“人道主義”的帽子,《貓城記》要是讓他們批起來可不得了。如果這些批評家們把書里對“大家夫司基”、“馬祖大仙”、“哄”的諷刺上升到反蘇反共,老舍可就慘了。我在反右中親見,“反蘇”在諸罪中最不可赦。凡有被認為是反蘇言論的,必劃右派無疑,一條就夠。我真不想把這顆重磅炸彈交出去,我不愿看到批判家們如獲至寶的樣子,我不忍老舍遭難。這當然是太幼稚的想法,憑我,能捂得住嗎?后來,據說批老舍的大塊文章已經在北京的報社排了版,然而,在最后時刻不知是哪位大人物發了善心,放了老舍一馬,沒有公開批判,只拔了焦菊隱這一桿“黑旗”。老舍躲過這一劫,但也缺少了一次歷練的機會,對未來少了些思想準備。
《隨筆》2012年第6期
三
“文革”后我的處境有了改善,到大學教書。我的專業是中國現代文學,自然對老舍的作品有了較多接觸的機會,于是也知道了與《貓城記》有關的一些事情,這段公案的脈絡在腦子里漸漸清晰起來。
我一向愛讀老舍,喜歡他的寫實、幽默、濃濃的京味和無論寫悲寫喜總有民族精神的光亮在里頭。然而讀《貓城記》時與他別的作品的閱讀體驗完全不同,從哪兒也找不到快感,找到的簡直是一肚子的不舒服。
走進火星上的貓國,一片骯臟、破敗、混亂,毫無生氣。迷葉是國食,貓人靠吃迷葉活著,越吃越胡涂,越懶惰。當官的只會敷衍、撈錢、腐敗。矮個子的敵國打進來,權貴們紛紛往前線跑,搶先去投降。有過古老文明的貓國終于亡國滅種。
很顯然,九一八事變,日軍入侵,國難當頭,對國事的焦慮和憤慨,使《貓城記》里充滿著近乎絕望的悲觀。他當然是用貓國影射中國,但這絕不是老舍心里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