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神” 超級中學的源起與隱憂

個別“超級中學”每年獲得的教育經費,往往超過當地普通中學所得經費的10倍;此外,在招生政策、遴選優秀生源上,也多以“實驗”之名,獲得傾斜?!俺壷袑W”一家獨大,造成當地教育生態的失衡,是“小升初”長期為人詬病的根源。

責任編輯:楊繼斌 實習生 賀風玲

天價擇校費事件背后,是一所所“超級中學”“獨領風騷”的事實:在北京,人大附中年保送北大清華30人,僅比青海全省考取北大清華者少10人;在河南,鄭州外國語學校一校占據全省清華北大保送名額一半;在陜西,保送至北大清華的學生一共43人,其中17人來自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個別“超級中學”每年獲得的教育經費,往往超過當地普通中學所得經費的10倍;此外,在招生政策、遴選優秀生源上,也多以“實驗”之名,獲得傾斜。“超級中學”一家獨大,造成當地教育生態的失衡,是“小升初”長期為人詬病的根源。

2012年11月14日,人大附中的兩名學生下課后在校門口等同學。 (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某中學校慶六十周年,一位學生出現在嘉賓面前,展示他課余從事的“SL7207減毒型沙門氏菌靶向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生長”的研究報告。這項研究被校方認為“將為人類治療腫瘤和癌癥帶來新突破”。

著名的科學雜志《Nature》上,同樣出現了這所中學12名在讀學生的名字,他們參與了中科院破譯人類基因圖譜的研究。

這只是北京中學生口中的“神一樣的中學”——人大附中——的諸多傳奇之一二。這所位于北京海淀區黃莊路口的“超級中學”,在過去十年里,為京城貢獻的高考狀元超過10位,每年考入北大清華者幾乎是云南全省的兩倍。2012年夏,戰績則到達了頂峰——包攬文理科狀元。

社會及教育研究者對這所“超級中學”的質疑,也在2012年秋達到了頂峰。10月底,新華社的一篇報道引述了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楊東平領銜的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布的《北京小升初報告》,其中提及“人民大學附近的一所重點中學小升初擇校費高達50萬到80萬!”

人大附中校長劉彭芝很快對外界回應:“從不收任何贊助費”,還表示正在找律師搜集證據,將通過法律手段維權。楊東平一方則堅稱“希望對簿公堂”。此后,楊東平更是撰寫長文《為什么要批評人大附中》,列數人大附中崛起的歷史和對教育資源的破壞。

這并不是楊東平第一次批評人大附中,收受天價贊助費,也并非楊東平教授對“超級中學”的主要指控:“我的關注并不在一校一人,而是名校競爭對義務教育秩序的破壞、名校的社會責任、公辦名校向何處去這樣的問題。”

人大附中這種公辦“超級中學”的形成和壯大,在國內并非孤例。集中所有優質資源辦一所競爭力強的高中,成為中國多個地方的選擇。正如復旦大學教授馮瑋在內的多位教育學者所言,數年前媒體熱炒的“縣一中”現象,已被“超級中學”的新概念取代。所謂的縣一中現象,僅是區縣將絕大多數教育資源注入一所中學,而“超級中學”則是這種模式的極致。

多位教育學者開列的“超級名單”里,諸如人大附中、湖北華中師大一附中、江西臨川一中、河北衡水中學等均在榜。這些中學的最大特征便是每年高考成績傲視全?。ㄊ校?,考察這些“超級中學”的生長路徑,以及諸多處于弱勢者的頑抗,或可窺見中國教育的真容。

政策突破者

1999年,教育部發文明確了“初高中分離”的政策。但人大附中率先獲得豁免,恢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