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洪流——中國農民工30年遷徙史(23)

2008年7月,中國鄉鎮企業博物館在春雷造船廠舊址上建成并開館。同年12月,中國鄉鎮企業高峰論壇在無錫市錫山區舉行。原無錫縣經委辦公室主任沈云福也參加了這次論壇,他將其視作對中國鄉鎮企業“蘇南模式”的“蓋棺定論”。至此,統計數據顯示鄉鎮企業工業增加值占到全國GDP的28%。

第二部 跨一只腳進城(1984—1988)

第一組樣本 農民造城辦廠,離土不離鄉

第二篇 江蘇無錫:先上田再上班(2)

“四千四萬”闖天下

1986年春節剛過,20歲的鄧錫峰被熒幕廠廠長推薦到同鎮的涂料廠跑供銷。七八十人的涂料廠,供銷員僅僅5個人,鄧錫峰是其中最年輕的一個。

上世紀80年代,供銷員的“標準配置”是一個黃書包和一個搪瓷缸,書包里塞滿幾毛錢一包的方便面和榨菜,搪瓷缸則用來喝水和泡方便面。鄧錫峰記得他第一年跑供銷的出差伙食補貼才1塊2毛錢一天,根本吃不起火車上兩三塊錢一份的盒飯,只能買無錫當地產的“中翠”牌方便面。

那時,供銷員一年工資才1000元左右,出差一般要帶500到1000元。為確保這樣一筆“巨款”的安全,供銷員們有的把錢藏在內褲里,有的卷在腳踝上,再用襪子、棉褲包起來。“當時只有最大面值十元的鈔票,包在腳上一大堆,但很安全。”鄧錫峰曾經三次遇到小混混搜身,但沒有一次被搜到身上隱藏的“巨款”。

一年之中,供銷員有兩三百天都在外奔波,其中艱辛可想而知。后人總結無錫鄉鎮企業創業者“踏遍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說盡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