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古城上演重建風,“名城”稱號騎虎難下:穿越五千年,拆仿一線間

拆舊”和“仿古”的大戲正在中國城市加速上演。一邊,部分“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岌岌可危,歷史文化街區頻頻告急;一邊,55億再造鳳凰,千億重塑汴京,仿制古城遍地開花。這一切正成為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獨特風景。

責任編輯:何海寧 朱紅軍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周瓊媛

“拆舊”和“仿古”的大戲正在中國城市加速上演。一邊,部分“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岌岌可危,歷史文化街區頻頻告急;一邊,55億再造鳳凰,千億重塑汴京,仿制古城遍地開花。這一切正成為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獨特風景。

若非十五年前栽下的兩棵梧桐樹還立在那,嚴振已經找不到曾經生活了近四十年的家。

2012年10月的一天,他站在山東聊城古城樓南大街的梧桐樹下,眼前已不見當年的兩層小樓,而是一座青磚灰瓦、檐牙高啄的仿古宅院。

這只是聊城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雄心勃勃的古城重建計劃的一瞥。而今,站在古城的中心——有著“天下第二樓”之稱的光岳樓樓頂四顧,這座面積約1平方公里的水上古城四面的主干道兩側,仿古建筑已然鱗次櫛比。

三年前,聊城開啟浩大的古城保護與改造帷幕,嚴振便和生活于此的萬余居民一樣,漸次離開了這座躺在水上的千年城池。他們的舊屋悉數被夷為平地,讓位于那些漆色嶄新的城墻、角樓、府衙和考院。

隨著這些舊屋及其周邊道路的拆除,聊城古城的歷史文化街區的原貌化作一地瓦礫。

“贗品!”對已然立起的古建筑,嚴振充滿了鄙夷。而在當地政府的計劃里,這些看似古色古香的“古城”制品,不僅替代了舊城臟亂差的面貌,而且寄予著地方“旅游業發展龍頭”的期待。

在這場激蕩著中國城市的拆舊與仿古的熱潮中,聊城并非孤例,甚至不值一提。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吳必虎的初步統計顯示,中國正有不少于三十個城市已經、正在或謀劃加入這一古城重建風潮。

爭相上演巨資“穿越”

最新入局的是昆明。2012年10月26日,滇池湖畔的昆明市晉寧縣,投資220億元的“七彩云南古滇王國文化旅游名城”破土動工。昆明市宣布,要“確保3年時間再造一個古滇國”。

中國的城市不乏值得一說的歷史與故事,自從1982年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公布至今,共有119個城市已榮膺這項桂冠?,F在,他們中的部分已不滿足于單純守衛祖上的零星遺產,力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