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尋找經濟新動力
如果能讓政府轉型與經濟轉型互相激蕩,新的增長點就將次第出現,并幫助中國站上全球價值鏈的更高點。在這樣的重要時刻,南方周末特別推出“尋找經濟新動力”系列報道,首期聚焦于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在那里,政府率先自我改革。通過行政審批體制改革,廣東希望能成為行政成本最低的地區,并以此激發市場活力。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全世界經濟的“救星”,正在為自己尋找能帶來下一輪繁榮的藥方。
剛剛閉幕的中共十八大,引人注目地將目標明確為“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并且綱舉目張指出經濟改革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此時,中國已在2008年金融海嘯后成為全球最為重要的新引擎,但近兩年卻面臨增長乏力的挑戰。
GDP增速在高歌猛進多年后連續放緩,2012年前9個月平均為7.7%,雖然在全球依然亮麗,但這卻是十余年來中國罕見地跌破8%這條心理防線——一個過去的潛在共識是,只有增速達到8%以上,才能支撐龐大的就業并保持社會穩定。
其實早在2004年左右,制定“十一五”規劃時,就發生過一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