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教父被“窮追不舍”
LV(路易·威登)等奢侈品牌被全球尤其是中國消費者的頂禮膜拜,將伯納德推上全球第四大富豪的寶座;但其神話正在褪色,亞洲市場增長正在放緩,法國政府“劫富稅”等政策更讓他焦頭爛額。
責任編輯:張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羅敏夏
伯納德亦是歐洲首富,他沉默寡言,極少在媒體上露面;他語調溫和而彬彬有禮,但在并購和擴張上的手法十分凌厲。
LV(路易·威登)等奢侈品牌被全球尤其是中國消費者的頂禮膜拜,將伯納德推上全球第四大富豪的寶座;但其神話正在褪色,亞洲市場增長正在放緩,法國政府“劫富稅”等政策更讓他焦頭爛額。
法國政府繼續向富人群體“開炮”。據2012年11月8日法國財經媒體《回聲報》(Lesechos)報道,法國將對向境外分支機構轉移資產或企圖將總部遷離法國的本國公司征收“離境稅”。
兩個月前,法國首富、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路威酩軒(LVMH)的控股股東(持股47.5%)兼CEO伯納德·阿爾諾(Bernard Arnault,簡稱伯納德)申請加入比利時國籍的消息,就像中國富豪們移民歐美所引發的強烈關注一樣,在法國國內掀起軒然大波。
這一事件的導火索,是法國新總統奧朗德兌現大選前的承諾,出臺包括“富人稅”在內的一系列稅收政策,這導致富人們紛紛“逃亡”。一些大企業也因此開始“轉移”高管。
伯納德在2012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的財富為410億美元(約2550億元人民幣),排名第四,僅次于墨西哥電信大亨卡洛斯(約4300億元人民幣)、美國巨富比爾·蓋茨(約3800億元人民幣)和巴菲特(約2750億元人民幣)。
路威酩軒一位內部員工不無驕傲地對南方周末記者稱,在膜拜消費的人眼中,那個各種皮具上出現的字母L和V的交叉圖案,是法國時尚文化和生活樂趣的象征,而伯納德幾乎成為“代表法國文化及價值觀的形象大使”。
但如今,這位“大使”不得不“拋棄”法國,盡管他聲稱自己以后仍將“在法國境內定居”。
從“富人稅”到“離境稅”
由于比利時國籍并不是在該國進行投資的必要條件,路威酩軒在比利時也只有一個制革廠,外界懷疑伯納德的這一舉措或出于避稅甚至轉移資產的目的。
法國總統、社會黨領袖奧朗德在參加2012年大選前,主張對法國人年薪收入當中超出100萬歐元(約790萬元人民幣)的部分,征收75%的所得稅。他贏得大選后便開始兌現承諾,在首次內閣會議中帶領新部長主動減薪30%,并簽署“廉政道德規章”。
這被稱為“富人稅&r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