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執于見】現代化再思
現代化也許是一種更N的生活方式,但這個N對生命究竟有益有害還是個未知數。它不像大米白菜面包牛肉的好處那樣,有人類幾千年生活經驗的證實?,F代化是西方設計的,不是基于中國經驗,它沒有考慮過中國傳統。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張婷
現代化是西方設計的,并非基于普遍的人類經驗
日本明治維新,狠抓教育,目的就是要“脫亞入歐”。脫亞,就是要從中國影響的感性思維中擺脫出來;入歐,就是要理性化。
日本的現代化很具體,比如改造語言,限制漢字,片假名的大量使用使日語向著拼音文字靠攏。語言在某種程度上脫離了混沌、感覺,走向精確、直線、邏輯性,日語寫起契約來更準確了。
日本的現代化教育重在教如何做,這種教育精確到訓練學生如何排隊,排隊時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一米之間。學生上課的內容包括接電話的姿勢,接通后的話語順序、在洗手間扯下衛生紙的張數,每次恰好三張,夠用,也不浪費。與之相比,中國學生也許上了十年學,拿起電話來,還是說:“你猜,我是誰?怎么連我的聲音都聽不出來?”氣憤地掛了電話。
日本的教育徹底取法西方,受教育者被假設為野獸,教育就是“馴獸記”。學生就像士兵一樣接受訓練以擺脫蒙昧。在東京一處洗手間,我看到提醒男士小解后不要滴在地面的告示,是一個命令,“向前一步走!”基督教的興起是一次馴化,文藝復興是另一次馴化、工業革命是再一次馴化,十月革命也是馴化,改造人,以符合某些強人設計的關于人的最高理念,這是西方傳統,比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