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太青竹簡國學計劃】王人博:公民社會與交往之規

儒家在整個公民社會的構架上、結構上,或者說儒學作為一種結構性的東西,它對公民社會的形成和發育可能幫不上什么忙。但是儒學碎片化以后,滲透到我們社會的各個領域,嵌入到我們的公民社會里,對公民社會的某些方面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

我的題目分為兩部分談:一是什么叫公民社會;二是我們儒學或者儒家對于這樣的公民社會能幫上什么忙。

我認為,中國自古以來的社會跟西方社會原本就不是一回事,兩者有不同的結構。中國傳統社會可稱之為百姓社會。從下往上看是百姓社會,從上往下看就是帝王社會。

而西方,從希臘到羅馬一直到近代,整個社會形態和結構被表達為公民社會。這種公民社會在希臘和羅馬以城邦為基礎,城邦是一個公民的共同體。公民社會的形成以假設為前提,也就是說,公民社會必定是假設了戶外生活優于戶內生活。希臘人跟中國人不一樣,喜歡往外跑,離開家庭走出去找跟他比較相近的人,就大家彼此關心的話題進行交流。今天我們把這樣一個戶外活動表達為“公共生活”或“公共空間”。希臘城邦對于這樣的生活不但不壓制,而且是鼓勵的。為了鼓勵這樣一種生活,他們建立了很多設施,比如柱廊、廣場。廣場文化是公民社會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公共空間。就彼此關心的問題進行交流,這是公民交往的一種方式。

王人博:曾任《現代法學》和《西南政法大學學報》主編,現任中國政法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