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政部司長王振耀著書回望部委從政生涯 “不變的是原則,萬變的是方法”

“上級一定要理解地方,不要動輒說‘政策到下面就變形’這樣的話,要看看地方到底有什么困難?!倍嗄旰?,王振耀這么總結。以這次擴大低保面為突破口,到2002年,全部城市困難人群都納入了低保范圍。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0年6月21日,辭去民政部行政職務的王振耀,受聘為北京師范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成為一名真正的民間公益人士。在此之前,他先后任職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民政部社會福利與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 (東方IC/圖)

每個部委,都有專門的人事司(局),但如果司長不同意某個下屬在司內晉升,人事部門要尊重司長的意見。

“上級一定要理解地方,不要動輒說‘政策到下面就變形’這樣的話,要看看地方到底有什么困難。”

“至今我們社會還彌漫著貧困時期養成的救急不救窮的心態,沒有普惠性福利理念。”

一個部委里,誰最有實權?

不少人覺得是部長。王振耀說,“往往是處長。”

2012年11月19日,王振耀在辦公室內,和南方周末記者聊及他二十多年的從政體會。在他看來,國家部委體制中,“處”是最基本的單元,“處長的權力實際是執行權”,經常是一個處長提出一種具體方案,經層層上報、討論后,最終成為一種剛性的規定。

王振耀在民政部基層政權司當過6年農村處長,上世紀90年代推行農村基層選舉時,很多方案就是出自他手。這些看法也是他新書《不變的是原則,萬變的是方法》中開篇闡述的觀點。該書本月剛剛面世。

2010年6月,王振耀辭去民政部社會福利與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職務,到北京師范大學當教授并出任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當時他接受了多家媒體的采訪,經常談到國家機關的運作程序及工作策略,一位圖書編輯遂約他寫書,寫寫部委工作的規范。

從去年春天到今年3月,王振耀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了寫作。他說,這本書也是他在民政部從政生涯的總結和反思,“離開官位看官位,自然會有更深的體會”。

從“馬”變成“伯樂”

王振耀1954年生于河南魯山,至今鄉音不改。1986年大學畢業后,他去了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1988年,民政部新組建基層政權司,下設農村處,因緣巧合,王振耀被調去當了處長。

他在處長的位置上一待就是6年。1993年1月至1994年3月,他掛職任江蘇江都縣副縣長,回來后升任副司長。

掛職期間,他接待過一位已退休的老省委書記。老人的一番話對他觸動很大,談話內容是干部交流任職制度。老書記認為這一制度也存在問題:外來干部一到周末就回家,為爭取調動,任期結束前半年就不安心工作;而本地干部即使次日調任,頭天晚上還在負責工作,因為要接受鄉親們的監督。

王振耀后來出差,經常就此問題進行了解。他覺得老書記的話有道理。

隨著職位升遷,他從“馬”變成了“伯樂”后,發現許多單位評價公務員都是靠投票。他認為,&l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