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再講“國族”

我們的國家建構早已進入到“后國族”的多民族國家階段。中華民族既不是“國族”,也不具有任何“國族”含義,而只是作為中國各民族的統稱。無論是就現代主權國家的建構過程而言,還是在現實的國情和法理意義上,今天的中國沒有、也不應再講“國族”。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張莊

我們的國家建構早已進入到“后國族”的多民族國家階段。中華民族既不是“國族”,也不具有任何“國族”含義,而只是作為中國各民族的統稱。

近年來,關于“國族”的議論越來越多。開始不當一回事,但現在談的人越來越多,甚至呈現出常態化、越加約定俗成的態勢,幾乎到了必須面對,必須予以明確回答的時候了。

“國語”與“國族”

以前“不當一回事”,是因為這個問題先輩早有定論,道理似乎不言自明。早在20世紀初,列寧對將強制性國語用之于民族國家建構的做法,持堅決否定的態度。

當年,沙俄政府為推進民族國家建構,對非俄羅斯民族的語言采取鄙視、限制和強制同化的政策。對此,列寧批評了這些所謂“黑幫”的相關論據。在這些“黑幫”看來,“大俄羅斯人據說是俄國大地的建設者和集中者。因此,執政階級的語言就應當成為強制性國語”。

當然,列寧并不反對“所有居住在俄國的被壓迫階級,不分民族,都應當盡可能建立起更親密的聯系,達到兄弟般的統一”。“我們當然贊成每個俄國居民都有機會學習偉大的俄羅斯語言”,列寧所“不贊成的只有一點,那就是強制的成分”,“強制性國語總還是少不了強制和灌輸”。

顯然,所謂“國族”,在其歷史和現實屬性上是與“國語”相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