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碼】音樂不只是音符而已
一位年輕的中國大陸演奏家友人來臺灣演出,我送他一套《木心作品八種》作為禮物。。木心不是音樂家,但他是了不起的藝術家,更博覽群籍,對中西哲學文學皆有深入鉆研。藝術需要交流,21世紀的世界更是沒有距離。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張婷
了解自己并認識他人,表現自我更傾聽對方
日前,一位年輕的中國大陸演奏家友人來臺灣演出。臨走前,我送他一份小禮物:“這是我數年前所購,廣西師大出版的《木心作品八種》。木心先生2011年辭世后,臺灣這邊整理出作品全集,而我買了一套。你若不嫌棄,就收下這套簡體字版本吧。”
把自己讀過的舊書送人,實是不成禮物的禮物。但這八本木心,卻足以代表所有我想說的話。
許多具有亞洲背景的藝術家,本身對亞洲文化并不了解。但幾無例外,他們自幼都不是在亞洲長大,亞洲背景往往只是血緣關系。比方說日籍鋼琴家內田光子(Mitsuko Uchida),雖然雙親皆是日本人,卻在維也納成長。即使旅居英國多年,她最熟悉舒適的語言仍是德文;即使東瀛樂迷對她萬分景仰崇拜,內田卻公開表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