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評論】重拾傳統的人文精神價值
“禮崩樂壞”常用來形容一個社會的敗壞和崩潰,經過了半個多世紀激進運動的洗禮,社會普遍存在輕視“禮樂”等人文精神價值的傾向,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才有周口強制平墳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有必要重新思考,禮俗究竟是不是無意義的迂腐?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河南省商水縣,一處還沒有被平墳的田地,村民在勞動。
2012年11月16日,國務院第628號令要求對《殯葬管理條例》第二十條進行修改,刪除了“拒不改正的,可以強制執行”部分。自2013年1月1日起,違規土葬、亂建墳墓將不再允許民政部門強制平墳。對違反規定拒不改正的,民政部門也只能通過法律程序,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這兩周以來,關于河南平遷兩百多萬座墳墓的新聞,成為了各路媒體熱議的焦點,輿論普遍對河南方面的粗暴做法予以了強烈譴責。國務院此時進行明確的法規修改,對沸沸揚揚的平墳事件做出了一個有力的回答。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平墳是一種嚴重的人格侮辱,即使在今天,主流的社會文化依然認為,強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