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夢”的20件事
劉道玉接受致敬時,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賀禮——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為他寫的一幅字。雖然這幾年頻繁出席各種正式場合,林丹對穿正裝還是很不習慣。易中天和徐莉佳對話,徐莉佳站著,易中天說:上海人的智商像徐莉佳身高一樣高。她坐下我比較安全。
責任編輯:袁蕾 朱曉佳 實習生 吳燁 閻彬 張潔瑤
林丹在“漢字英雄臺”前答題,揭曉下一位踐行者:“國際超模”劉雯。
1
劉道玉接受致敬時,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賀禮——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為他寫的一幅字。
“2012中國夢”舉辦前,莫言的好友、翻譯家許金龍得知劉道玉榮獲南方周末中國夢踐行者,想請莫言寫個“壽”字,帶到上海親手交給老校長。
字寫成,原來是一首詩,大大超出了許的期望,連夜坐高鐵趕到上海,匆匆裝裱,漿水未干,即亮相現場。
這首被莫言自己稱為“字丑不足觀,詩陋不能看,唯誠意可嘉也”的“打油詩”,是這么幾句:“先生聲名重,改革舉大旗。敢為天下先,甘做護春泥。桃李遍九州,文章煥萬世。八十正當年,百歲眾人期。”
劉道玉(中)在盛典現場收到一份賀禮——翻譯家許金龍(左一)送來的莫言題詩。
2
1985年,卡車司機許金龍從報紙上看到武漢大學招收插班生的新聞,他大喜過望。此前,他蹬過三輪、做過木工,還在澡堂給人搭過手巾板子。因為文革,他上到初一就下鄉了,連初中畢業證都沒有。
他找到解放軍外語學院的一位講師開了證明,連夜開著卡車從南京到武漢報名,被錄取。這是時任武大校長劉道玉的個人創舉,一共只有三屆。三屆插班生,出了不少作家、科學家、經濟學家。
在許金龍的引線搭橋下,2000年,日本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和莫言在中國見面;2012年10月,莫言也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在后臺準備時,許金龍強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