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疲勞是不是???
立冬,疲勞絲絲襲來,我應景地發現了一則新聞——英國心理醫生西蒙·韋斯萊獲得了“捍衛科學家”稱號,以表彰他對“慢性疲勞綜合癥”的研究和堅持。
立冬,疲勞絲絲襲來,我應景地發現了一則新聞——英國心理醫生西蒙·韋斯萊獲得了“捍衛科學家”稱號,以表彰他對“慢性疲勞綜合癥”的研究和堅持。
“慢性疲勞綜合癥”,這是個聽上去就讓懶骨頭們興奮的疾病,谷歌和百度很容易搜到它的癥狀——“極度疲勞、失去食欲、小腸不適、暫時失去記憶、無法集中精力、頭疼”……這些癥狀,跟我們不想上班的時候何其相似。
不過,慢性疲勞癥遠沒那么簡單?;颊邉诶?middot;希倫布蘭德曾給《紐約客》雜志寫過自己的故事:中學的某一天,她莫名奇妙地病了,開始嗜睡,從宿舍走到教室的距離變成了長途跋涉,她無法繼續讀書,休學了。
回到家,仍然是莫名的高燒和消瘦,勞拉懶得說話,也幾乎不能移動。她躺在病床上,盯著對面的時鐘,而辨認表盤上的字究竟是什么變得日漸艱難。父母帶著勞拉去看醫生,醫生們給出了各種診斷——一位著名的內科醫生認為勞拉患上了精神方面的疾??;而另一位同樣著名的精神科醫生則“用職業聲譽擔保,這孩子不是心理疾病”;一個醫生給勞拉檢測出某種病毒,斷言她受了感染,然而,很快,勞拉和家人發現,在那個醫生那里檢查過的每一個病人拿到的都是陽性結果……有一天,勞拉見到一個醫生,醫生告訴她:你得的是慢性疲勞綜合癥,對這種病,目前尚無有效療法,不過,有些病人能夠自己好起來。
在男朋友的幫助下,勞拉確實好了起來,她甚至陪著在芝加哥大學讀書的男友在芝加哥一個有電梯的公寓居住下來,并開始了恢復之路。她發現,小心使用的精力居然足以應付日常生活,她甚至開始向雜志投稿,只要精確計算好包括去郵箱投遞信件在內的每一個動作的精力損耗,就能做到……
那個出版于2003年的故事,勞拉給它取名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病”。不過,“慢性疲勞綜合癥”的由來卻并不那么突如其來。上世紀30年代,相關病理報告開始出現,而在上世紀50年代,人們更喜歡戲稱這種疾病為“雅痞病”。韋斯萊醫生是第一批把“慢性疲勞綜合癥”當作真正的疾病來看待的醫生中的重要人物。他甚至對治療這種疾病有所貢獻。根據韋斯萊的研究,1/3的慢性疲勞癥患者在經過了適當的行為療法之后,可以完全康復——在韋斯萊之前,大夫們通常只會讓病人臥床休息。
根據發表于《美國心理學雜志》的綜述文章可知,慢性疲勞的人很多,但慢性疲勞綜合癥的發病卻并不多見。文章估計,美國的慢性疲勞綜合癥患者超過一百萬人,英國大約有二十五萬人左右。從二三十年前開始,人們開始傾向于認為慢性疲勞癥的罪魁禍首是一種孢疹病毒,不過,就在最近幾年,這個假設也被推翻了。正如韋斯萊所說:病毒也許引發了慢性疲勞綜合癥,它就像一個撞傷了路人的司機,知道這個司機是誰并不能為我們更好地救助這個患者提供任何醫學線索。
最有意思的是,韋斯萊為慢性疲勞癥更新了療法,推動把該病癥作為疾病列入英國的醫保目錄,卻仍然受到很多患者的仇恨?!短┪钍繄蟆穬A向于把這種仇恨歸結為:主要的麻煩源自他的心理醫生身份——這幾乎認定了慢性疲勞綜合癥是一種心理疾病。
1.如果懷疑自己得了慢性疲勞綜合癥,要小心甄別癥狀,積極去看醫生,以防漏診。曾經有位女演員因為被誤診為該癥,延誤了卵巢癌的治療,最終死于那種被誤診的癌癥。
2.如果你處于一種未能確診的疲勞狀態,不管是不是慢性疲勞綜合癥,你需要做的是,學會理智地支配自己的精力。像勞拉一樣的患者都知道,寶貴的精力就像儲蓄罐里的硬幣,要時刻儲藏,小心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