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朱旭

13 朱旭

生于1930年,1952年成為人藝成立后的第一批演員,先后演出過《武則天》《霓虹燈下的哨兵》《左鄰右舍》《嘩變》等話劇。1984年,在話劇《紅白喜事》中扮演三叔,獲文化部頒發的表演一等獎。1991年,獲中國話劇金獅獎。在話劇舞臺上被稱“當家老生”, 他的表演自成一格,常常以喜劇的手法去演繹悲劇人物。

14 葉子

1911-2012

原名葉仲寅,抗戰時有“話劇皇后”之譽,后來參與過創建北京人藝,曾在《龍須溝》中扮演丁四嫂,致使許多曾經生活在龍須溝的人們把她當作摯友,并推選她為北京市人大代表。先后塑造了《日出》中的翠喜、《北京人》中的思懿、《明朗的天》中的宋浩先、《駱駝祥子》中的虎妞等角色。

15 童超

1925-2005

1952年進入北京人藝。他塑造了《茶館》中的龐太監、《駱駝祥子》中的二強子、《日出》中的王福升、《智取威虎山》中的楊子榮、《膽劍篇》中的吳王夫差、《武則天》中的駱賓王等個性鮮明、光彩照人的藝術形象。他樸實、深沉、逼真而又細膩的表演風格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有一個說法是:“電影中有趙丹,話劇里有童超。”

16 周正

1926-2012

從1952年起任人藝演員。先后在三十多部戲中擔任主要角色,如《夫妻之間》《明朗的天》《日出》《茶館》等。60年代,他在《以革命的名義》中成功地塑造了革命導師列寧的形象,深深打動了充滿政治熱情的國人,被認為是中國扮演列寧的第一人。

17 張瞳

1923-2007

1951年畢業分配到北京人藝,在話劇舞臺上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形象,從《流浪藝人》中的米哈依、《小市民》中的彼得,到《茶館》中的唐鐵嘴、《咸亨酒店》中的孔乙己,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在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中,他扮演的劉書友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18 黃宗洛

1926-2012

自北京人藝建院伊始,他就成為該院演員,以擅演小角色聞名,如《茶館》中的松二爺、《智取威虎山》中的土匪、《三塊錢國幣》中的巡警,被稱為“龍套大師”。他與哥哥黃宗江、姐姐黃宗英兄妹3人被譽為藝術圈里的“黃氏三杰”。

19 董行佶

1929-1983

在北京人藝的舞臺上,董行佶塑造了眾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像話劇《日出》中的胡四、《北京人》中的曾皓、《茶館》中的馬五爺、《蔡文姬》中的曹丕、《雷雨》中的周沖等,這些人物經他刻畫后入木三分,為劇本增色不少。1983年6月因抑郁癥自殺。1984年因《廖仲愷》榮獲第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


20 鄭榕

生于1924年,1950年加入北京人藝,先后在舞臺上塑造了眾多膾炙人口的人物形象,如《膽劍篇》中的伍子胥、《武則天》中的裴炎、《明朗的天》中的趙樹德等,特別是在人藝保留劇目《茶館》和《雷雨》當中飾演的常四爺和周樸園形象,堪稱話劇舞臺上人物塑造的經典。在電視劇《西游記》中,他扮演太上老君,且擔任表演顧問。

21 田沖

曾任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人藝藝術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1930年代,他曾是周恩來、郭沫若領導創建的抗敵演劇隊的骨干力量。在他的藝術生涯中,先后塑造了為數眾多的性格鮮明、色彩各異的舞臺形象,如《同志,你走錯了路》中的吳部長、《帶槍的人》中的雪特林、《慳吝人》中的阿巴公、《為了幸福,干杯》中的楊廠長、《王昭君》中的苦伶仃等。

22 舒繡文

1915-1969

曾任人藝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是中國第一位女配音演員。30年代初就投身于革命話劇活動,抗戰時期是重慶話劇“四大名旦”之一。1957年調入人藝,先后塑造了《駱駝祥子》中的虎妞、《關漢卿》中的朱簾秀、《伊索》中的克麗婭等鮮明形象。

23 呂恩

1920-2012

1953年調入北京人藝,她塑造的蘩漪(《雷雨》)、白口袋(《駱駝祥子》)、瑾妃(《清宮外史》)等形象,是其表演的代表作。1999年獲國務院頒發的“終身貢獻獎”。

24 蘇民

生于1921年,原名濮思荀,濮存昕父親。1952年成為人藝的第一代演員。先后扮演過《雷雨》中的周萍、《蔡文姬》中的周進、《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中的格洛莫夫、《膽劍篇》中的范蠡等多種類型的角色。他還導演過《在街道上》、《紅色火車頭》、《老師啊,老師》等作品。1996年,他以75歲的高齡在影片《鴉片戰爭》中出演道光皇帝。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