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飛翔】媽媽給我改文章
媽媽的另一位生前好友曹寶貞阿姨說,圣·瑪麗亞女中出了兩個人物,一個是作家張愛玲,走了文學之路。另一個就是夏孟英,走了政治這條路。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張潔瑤
作文題目又是“一件好事”
我的媽媽夏孟英生于1923年,祖上就是戲劇《楊乃武與小白菜》里那位最后主持平反的戶部侍郎夏同善。以前我家曾有過一幅中堂,是同善公手書的李白《送友人》。筆法蒼勁渾厚。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我小時候每天在堂屋里看同善公這幅手書,背下的這首《五律》。后來大姑姥姥夏懷仁來我家看到這幅字,流露出想要的意思。媽媽就讓我爬上柜子摘下來送給了她。
林北銘,原名夏孟英,1923-1968。祖籍杭州,畢業于上海圣·瑪麗亞女中,圣·約翰大學教育系,為圣·約翰大學地下黨支部負責人之一,組建上海省吾中學,河北省深縣一中校長,世界工聯亞澳聯絡局東南亞處處長,全國總工會國際工運研究所副所長。
媽媽讀私塾出身,古文底子很好,中學念的圣·瑪麗亞女中,大學又念的是圣·約翰教育系,自然不會放過對兒子的教育。我上小學三年級時,媽媽開始讓我背古代詩詞和《古文觀止》。
我小時候上學精神不集中。為此,老師沒少找家長。自然每回都要挨一頓訓斥。由于我老完不成作業,故經常被關在自己的房間里用功,背古詩文的事只好暫停。
記得一次爸爸媽媽在堂屋里訓練弟弟背杜甫的《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弟弟念了一遍又一遍,總是背不下來。我在里屋聽了一遍又一遍,卻背了下來,便忽地竄進堂屋大叫:“我背下來了,我背下來了。”
爸爸媽媽被我嚇了一跳,也沒說什么,就聽我背誦。我一口氣把《兵車行》背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怨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我得意地看著爸爸媽媽的笑臉。忽然,只見媽媽的臉色一沉問道:“你的作業做完了沒有?”
我這才回過味來,不好意思地說了聲“沒有”,便趕緊跑回到自己屋里。臨進門回頭看了一眼,只見爸爸媽媽憋不住緊繃著的面孔,相互會心地一笑。
我小時候最差的功課就是寫作文。作文題目枯燥乏味,最多的是寫“一件好事”。半班同學都寫撿錢包,而我又從來不曾撿到過錢包。除了上課不聽講,小動作太多,就是完不成作業,我實在想不出自己干過什么好事,所以也沒得可寫。
記得小學五年級下學期每周都有一節作文課,要交一篇作文。大部分同學在課堂上就做完交了。我卻總是寫不出來。到了下課就說沒做完,拿回家接著做,我就這么一周一周地拖。拖到學期結束,老師才發現我整整一個學期只交了一篇作文。那學期我的記分冊上作文一項得了個紅色的1分。
媽媽看了我的記分冊,被我的打馬虎眼氣得夠嗆。自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