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燒豆腐的秋娘
前不久,我去建水采風,住在朱家花園318房間,短暫四天,見聞不少,賣燒豆腐的秋娘給我的印象最深。秋娘不識字,但她有經歷,有苦難,有恩情,有付出,有回報。這一切鑄造了她,包括絕的手藝,辣的性格,質的見識,以及滿臉刀刻一樣的皺紋。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張潔瑤
建水縣位于云南省南部,隸屬紅河自治州,古時稱臨安,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有全國第二大孔廟,出過不少著名人物。前不久,我去建水采風,住在朱家花園318房間,短暫四天,見聞不少,賣燒豆腐的秋娘給我的印象最深。
是到建水的第二個晚上,吃完飯,被安排去朱家花園正大門的翰林街上的一家演藝館聽小調。小調沒什么特色,聽的人不專心,吃零食的吃零食,抽煙的抽煙,聊天的聊天。這種環境里,聊起天來,聲音總是越聊越大。我忍了三個節目,實在忍不下去,溜了。外面空氣很好,天氣涼爽。不管白天多么熱,天一黑,熱氣就像怕黑似的,全跑了:不像杭州,前半夜經常比白天還燠熱。時光還早,我不想回去獨守空房,便跟著路往前走,漫不經心,漫無目的。翰林街是一條新修的老街,石板路,狹窄,兩邊多是商鋪、飲食店、廣告燈箱,時不時冒出一個地攤,有的賣燒豆腐,有的賣水果,有的是賣便宜的日用小商品。人來車去,市井氣很足,自行車、電瓶車隨處停,街面顯得更狹窄,更像一條老街。我喜歡這樣的老街,混雜,擁擠,臟亂,有枯葉在陰溝里腐敗的酸臭,有醉醺醺的酒鬼,姑娘穿著從省城買回來的過季時裝,孩子在角落里撒尿,有人在當街吵架,有人拉著你袖子兜售假文物。這才是我們熟悉的生活,沒有秩序,缺乏品質,不講究,貧窮又愛炫耀,混亂又有煙火氣。
我隨便走,并不想發現什么,可就是發現了秋娘。
秋娘是建水鄰縣石屏人,父親是新中國第一代伐木工人。五十多年前,秋娘母親病故,父親用籮筐背著她進了當地獅子山林區,時年才六歲。從那以后,秋娘再沒有離開林區,她像山上的一棵樹一樣,在鳥語花香中迎來一天天,送走一夜夜,一歲歲長大。在秋娘15歲那年夏天,她父親好好地走在下山的路上,突然被一塊不知從哪兒飛來的石塊擊中后腦勺,再也沒能醒過來。秋娘哭了三天三夜,哭得死去活來。沒有了父親,秋娘不知怎樣才能活下去,最后還是她父親的朋友,他們都是伐木工人,替秋娘在11號工區的集木場邊搭了一間小木屋,砌了個爐灶,給了她一份燒飯的差事做。他們每天在秋娘擺開的簡易攤棚里吃上一頓中午飯,秋娘一天的飯錢也就有了。秋娘就這樣活了下來。
在秋娘22歲那年,一個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