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倒黃白】批判性思維哪里來
只要上網看看,討論中有多少不合邏輯的話,就知道我們的中學數學其實要加強(但不等于多做習題)。比如,張三上網說學英語有助于開拓思路。十有八九會遭人抬杠,李四質問:為什么非要學英語,我學越南語有沒有同樣功效?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張婷
從事科研但缺乏自己想法,原因或許非你所料
清華有位導師很中意的數學研究生,畢業前夕,對導師說不想繼續做研究,寧愿去中學教書。導師大為失望,整夜無眠,寫了篇勸喻長文《昨夜無眠》。學生回答:“沒覺得自己是很有能力的人”,只是從小被教育成“聽話的好孩子”,導師給了課題就盡力去做。盡管研究成果突出,似乎只是一場美麗誤會。網上的議論,新事例老套話,“錢學森之問”啊什么的又來了——“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不出杰出人才?”
數學界的杰出人才,最高標準,可以是榮獲號稱數學諾貝爾的菲爾茨獎(Fields Medal)。不過,即使博士去教中學數學,也和大陸學者今后得不得菲爾茨獎無甚相關,那是高等教育的責任—&mdas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