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工,你產業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荷蘭設計
“你是一個面包師傅,你烤了三個面包,只有一個被人吃了,其余的都要被扔掉。這就是現在時尚的現狀?!痹诤商m的設計師中,有超過50%的人在做國外項目,經濟危機后,荷蘭設計師在本國幾乎無法找到新的項目,而每年還有五百到六百的產品設計師從大學里畢業。
責任編輯:李邑蘭 實習生 張潔瑤 吳燁 閻彬
格里夫2012秋冬系列服裝設計。剪裁中的極簡主義也是荷蘭設計的典型特色,荷蘭設計界認為,在經濟危機沖擊下,極簡與手工才是未來設計的發展方向。
“你是一個面包師傅,你烤了三個面包,只有一個被人吃了,其余的都要被扔掉。這就是現在時尚的現狀。”荷蘭設計與時尚研究院(Premsela)的項目經理克里斯汀·瓦魯姆憤憤不平地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荷蘭設計與時尚研究院運營資金來自于荷蘭教育文化科學局,以及阿姆斯特丹市政府,致力于在時尚與設計界舉辦各種論壇與展覽,從時裝到產品到建筑。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改變了很多事情,也包括時尚與設計。此前,歐洲設計一直都是以法國、意大利為標桿,那意味著“優雅”、“精致”和“奢華”。
2008年的米蘭設計周將這種奢華精致發揮到了極致。最引人矚目的是施華洛士奇公司展出的“水晶宮殿”,它由五十萬顆不同顏色的水晶組成的地球儀、數以百萬計的水晶拼貼而成的方形雕塑組成。
“全球資源在越變越少,我們卻一直在制造垃圾,用極快的速度,把時尚一步一步向前加速,其實根本不用這樣。很多衣服在沒到達商店之前就被扔掉了。”瓦魯姆要強調的是“不同的荷蘭”,也就是盡量的低調、樸實,以及銳利和邊緣化。
2012年9月30日,克里斯汀·瓦魯姆帶著二十多個攝影師、產品設計師、服裝設計師、建筑設計師浩浩蕩蕩來到深圳,做為期兩個月的展覽,推銷“荷蘭設計”,為了開拓可能的中國市場,他們甚至自己掏了一部分的費用。
隨意把布料扔到身體上
2009年,一個叫亞歷山大·范·斯洛博的荷蘭設計師推出了一個“新奢華”(New Luxury)的服裝系列。
“說到當今的奢侈品行業,總要提及Prada、Gucci或者Cappellini,奢侈品似乎總是和國際品牌和高端價位在一起。難道‘奢侈品’就沒有其他內涵了嗎?”斯洛博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