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精選】話說帽子

在那個“和尚打傘,無法無天”的年月,不經過任何法律程序,只需經過某一級黨委批準,就給你扣上個諸如“右派分子”、“右傾機會主義分子”、“修正主義分子”等等“帽子”,簡直是家常便飯。至于被扣上“帽子”的倒霉蛋,就從此永世不得翻身。

帽子這東西,如今人們戴它,無非是為了保暖和美觀。古時候可不這么簡單,那是身份的象征,一個人地位的高低貴賤,從帽子一看便知。其實呢,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帽子在我們的鄰邦蘇聯,偶爾也有別的用場。

話說赫魯曉夫自從被其昔日的“戰友”搞下臺后,心中郁悶,無法排遣。也曾試過攝影、垂釣之類休閑活動,均半途而廢。終于有一天,他在家人和朋友的慫恿和勸說下,開始了回憶錄的口授,經過反復嘗試,他漸漸地找到感覺,進入角色,并樂此不疲。

在口授幾千米錄音帶的材料后,新的苦惱又來了:“這一切都是白費。全都保不住。我人一死,他們會把材料統統拿走銷毀,要么掩埋得不留一點痕跡。”作為下臺的“一國之君”,赫魯曉夫深知克格勃的厲害。這可怎么好呢?把材料多復制一份,再把兩份材料分別保存在兩個可靠的地方,不就行了。然而克格勃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哪有絕對安全的地方?赫魯曉夫的擔心并非空穴來風,事實上蘇共中央已開始追查他寫的回憶錄。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萌生了將手稿送到國外的念頭,起初只是想在國外找個可靠的隱蔽處,后來想到只有在國外出版才是萬全之策,因為只要一出版,無論沒收、銷毀都已無濟于事了。

完全是由于偶然的機緣,牽線人和出版商都已先后找到。對方還剩最后一個問題:如何證實材料的真偽。正好當時有人出版了偽造的希特勒日記,出版商自然心里更不踏實了。寫信的方式并不可取,因為極易暴露。一個聰明腦袋瓜想出了主意,并決定請照相機來幫忙。

有人從維也納給赫魯曉夫帶來兩頂禮帽:一頂鮮紅色,一頂為黑色,帽檐都很大。妻子聽說這兩頂古里古怪的帽子是丈夫的崇拜者帶來的,大為吃驚:“難道他以為我丈夫會戴這兩頂帽子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