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精選】今日中國有多少科學家

一個科學家所應該或者必須具備的質量,僅就學術層面而言,至少包括:一、拒絕隨大流而保持獨立思維,二、擯棄抄襲現有結論而勇于探索真理,三、蔑視蠅頭功利而熱愛智慧。

首先聲明,我學文出身。我的父母兩系,曾祖父都精通文史,得中進士功名。祖父中秀才后,朝廷廢科舉,斷了仕途。外祖父北京大學法科畢業,又成史學家。我的父母,都是重慶中央大學外文系畢業,做不出雞兔同籠的算術題。所以我沒有科學方面的遺傳基因,也因此對科學家充滿崇敬。

在我的理解中,科學家就是學數理化出身,從事自然科學研究工作的人。我在美國住了近三十年,不管在大學,社會,或學界,凡用科學家一詞,均指自然科學家,跟我的理解相符。說到從事文史哲研究的專家,通常用學者(Scholar)或研究者(Researcher)來稱呼,沒有聽人稱呼過社會科學家。美國很多大學設有政治科學(Political Science)專業,常聽人稱政治學者或政治學家,卻沒有聽人叫過政治科學家的。

當然我沒聽說過,不等于沒有。哪位能夠舉證,西方確有社會科學家這一說,在下愿意就教。不過在本文中,我還是延續自己的理解,科學專指數理化等自然學科,科學家專指從事自然科學研究工作的自然科學家,不包括社會科學家在內。

既然稱之為科學家,就是說學習或從事科學方面的工作,研究性的工作,學術范疇的工作。什么樣的工作,算是研究性的工作,什么水平的研究,屬于學術,我覺得需做細致說明。我想學理工出身的同胞,在邏輯思維方面受過專門訓練,對于我提出要對這些概念做進一步定位,不至于反對??茖W講究的就是精確,大家都那么說,并不能被接受為科學定義。

不過我雖然提出了問題,卻無法給出答案。再重復一次,我學文科出身,按照中國人常用的說法,慣于形象思維,沒有資格對科學說三道四,只能等待學理工出身的科學家們明確指教。

《隨筆》2012年第6期

也由于習慣形象思維,我雖講不出符合科學的道理,但能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