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走巷中國”,尋跡中國城市歷史印記

“字正腔圓的北京胡同,/安逸閑適的成都古巷,/青瓦白墻的江南水巷,/每個城市,/每個地域,/演繹著巷子的不同風韻,/40城跡采風,/與你分享那一條條烙著歷史的巷子。/老照片、舊物件,/巷里人,憶往昔,/找尋最溫暖的感動,/感受最難忘的情懷?!?/blockquote>

保利地產認為有責任和義務變身為城市歷史的傳承者,探尋城市文化的發展脈絡,喚醒人們對城市歷史印記的關注。

“字正腔圓的北京胡同,/安逸閑適的成都古巷,/青瓦白墻的江南水巷,/每個城市,/每個地域,/演繹著巷子的不同風韻,/40城跡采風,/與你分享那一條條烙著歷史的巷子。/老照片、舊物件,/巷里人,憶往昔,/找尋最溫暖的感動,/感受最難忘的情懷。”

自2012年4月,這個聲音開始在中國40個城市淺吟低唱、回聲蕩蕩。

這不是文青的吟詠,也非旅游公司的彈唱,而是保利地產“走巷中國”活動的旁白。同時,它也是保利地產在公司成立20周年之際,特意對中國城市歷史的一個回眸。

尋跡中國城市歷史印記

毀舊筑新、鏟滅歷史,乃中國房地產企業的覆轍,雖屢被詬病,卻屢重蹈。

“棲息在現代、歐式、或新亞洲主義風格建筑里的我們,無論階層狀況,在中國20年的城市化進程中,竟然驚人一致地‘斷了后路’。上海人再看不到老婆婆在巷口鋪塊藍鮮花布賣白蘭花,武漢人尋不到‘竹床陣’,鄭西棉紗城的轟鳴只在鄭州人的記憶中......也就是我們全成了石屎森林里的寄居客,步入歸屬迷途。”保利地產副總經理胡在新如是說。

鑒于此,作為城市的建設者和運營者,保利地產認為有責任和義務變身為城市歷史的傳承者,探尋城市文化的發展脈絡,喚醒人們對城市歷史印記的關注,洞悉每個城市的建筑文化精髓,尋回一方水土的歸屬情懷。

城市歷史最佳的記憶載體是縱橫交錯的巷子。

“老巷子不是一棟建筑,它有深度,類似庭院深深幾許,鋪展開來,就有了寬度,就可以容納更多的內容,譬如鄰里的生活,譬如各種市井故事等。”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規劃學院教授譚剛毅說,“每個市民都有跟他自己生活場景相關的記憶,基本上都跟老巷子有關系,這才是最重要的情感因素。比如,武漢的山水自然環境和格局,影響了武漢人的性格特征:因碼頭商貿而發展起來的重鎮,慢慢形成的‘碼頭文化’——武漢人性格中一定層面的江湖義氣,也是與此息息相關。”

于是,保利地產決定在全國40個城市同時開展“走巷中國”活動:依托對各城市巷子文化的發掘、展現與研究,呈現40座城市的人居文化與生活形態,反映出城市最原味的建筑與生活形態。

活動分為“走巷中國——保利40城際”采風期、成果展示期、成果發布期三個階段,保利各城市分公司以“尋巷xx——最能代表xx(城市名)的巷子”為整個活動的行動主軸,輔助以企業網站、新浪和騰訊微博等自由平臺進行宣傳造勢,聯動城市文化局、媒體,評選出最能代表該座城市的巷子。

人,不再虛無

“能幫我修復和翻拍嗎?”

在鄭州自來水家屬院,一位70多歲的奶奶攥著一摞暈黃又發軟的照片,擠進保利地產全城征集老照片的攤前。

得到肯定回復后,她笑逐顏開:“如果不是這些照片,過去的日子,或許早就忘光了。我要把記憶講給孩子和更多的人聽。” 在更多的城市,保利地產取用了隨手拍老街巷攝影大賽,意在讓人們穿街過巷時能切身品味到歷史和文化的綿長韻味。

人們的回應出奇熱烈。6月30日,上海氣溫36.1度,迎來首波高溫日。參與“走巷中國”的攝影愛好者無一缺陣。一位帶著女兒參賽的選手說:“現在的小孩子生活在高樓大廈之間,能有這樣難得的機會接觸上海傳統建筑,對下一代的歷史教育非常具有現實意義!我希望她能從這次比賽中,多多學習與體驗,好好感受上海特有的海派建筑特色!

他們來到上海新天地石庫門。作為上海整合古今、貫穿中西的都市景點,它在以上海近代建筑的標志石庫門建筑舊區的基礎上,轉換了石庫門原有的純粹的居住功能,將上海歷史和文化的老式建筑改造成擁有國際水平的綜合性時尚文娛中心。隨后,他們又前往靜安別墅。迄今為止,靜安別墅仍然是上海最大的新式里弄住宅群,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諸多名門望族和社會名流曾居住于此,蔡元培曾居住于靜安別墅52號,在此開始了他的革命工作和教育事業。于右任曾寓居于靜安別墅,在此研究編輯《兩陋木筒匯編》、《標準草書》等著作??紫槲醺怯?942年購得大部分靜安別墅產業,后委托美商中國營業公司經租。

“新天地與靜安別墅,一個是老建筑煥發新生命,一個更是上海傳統里弄的典型代表,在這里采風,那是饒有意味!”一位上海參賽選手說。

選手左英卿為了尋找攝影的最佳瞬間,在高溫下足足呆了1個多小時,捕捉到了“石庫門、老外、行李箱構成的中西文化、時尚與傳統的碰撞”,最終獲得一等獎。

在武漢,為支持保護老巷的公益事業,8月24日,保利地產和基金舉辦捐“走巷中國”人文老巷保護活動,展出了網友評選的武漢最美十大老巷,并捐贈20萬給曇華林公共自行車站點,助力市民可以綠色出行,緩解城市的交通壓力。

隨后,50名著裝統一的“人文騎士”出發,沿街宣傳走巷文化,號召市民保護人文建筑,為武漢活動畫上句號。

植根傳統文化

“走巷中國”并非臨時起意,源于保利地產一貫的品牌態度。

胡在新介紹:“我們和其他開發商走的明星捧場是完全不同的路子,一直希望能傳達和倡導關注、保護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據了解,保利擁有中國第一個由企業興辦的博物館保利藝術博物館。它于1999年12月建成開放,其中館藏展品絕大多數為集團從海外搶救而來,相當部分屬于精品、絕品或孤品,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讓保利得以享譽全球華人的一樁標志性文化事件,是其奮力搶救保護了圓明園獸首——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這12顆國寶級獸首隨之流失;2000年,保利集團以3000多萬港幣的價格拍購到圓明園猴首、牛首和虎首銅像,并永久性收藏于保利藝術博物館;2003年9月,澳門著名實業家何鴻燊將圓明園豬首銅像捐贈給保利藝術博物館,四大獸首終于盛世重逢,重歸故里。此后,四大獸首在全國30多個城市進行了將近40次國寶展。

近年來,保利開展了和樂中國和國學進社區活動。前者關注青少年的藝術成長,將藝術大師請來提攜青少年的藝術成長;后者前者是一項公益性社區主題文化活動,將國學大師請進社區,讓普通的業主能夠近距離感受他們的風采、和他們交流。

花那么多時間精力和金錢在文化建設上,對于企業說并不能產生立竿見影的經濟效應——許多企業稱之為干傻事。即使在地產行業中,一些企業推行文化和概念,也僅是作為建筑項目的營銷手段。相形之下,保利地產的文化活動從力度和廣度來說都要遠超于同行。用胡在新的話來解釋,它是在追求建筑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的互相糅合共生,將文化軟實力提升為建筑價值的核心力量。而背后的原因是,在繁雜的城市生活中,人們開始期待在居所中遇見人文生活。

而另一方面,文化建設帶來了品牌的溢價能力,后者也在為保利地產的持續成長助力。按照今年9月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研究數據,保利地產品牌價值達到211.39億元,并且連續三年獲“中國房地產行業領導公司品牌”。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