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甲歸田】會講故事的老房子
廣州市文德路75號,這里有一幢上世紀30年代當時的歐美同學會集資修建的美式洋房,1953年5月,廣州作家協會成立,人民政府把建的這幢洋樓給了廣州市作協,作為包括黃谷柳、周國瑾、陳殘云、歐陽山、韓北屏……等廣東作家們的辦公和聚居地點。拍老房子,總讓人平添感慨。
前幾天,翻出一張我外祖父黃谷柳拍攝的五個女孩的合影,我小姨和表姐認出其中三人,還有拍攝的時間和地點,我索性昨天拿相機到照片中的拍攝地,上下里外地拍了一遍,算是聊勝于無的補段記錄吧。
廣州市文德路75號,廣東省作協的老宿舍樓,看它周遭早已成為文德路字畫街非常和諧的一部分,真沒多少人知道,在這扇普普通通的大門里面,還包裹著一幢建于上個世紀30年代的美式洋房,這幢洋房有過另一個門牌:文德路35號,事實上它是廣東歐美同學會的會址,由留學歐美的學者集資興建。
1938年廣州淪陷,文德路一帶淪為日本特務、浪人和日商的據點,歐美同學會也只能跑路了,這一跑,他們就再也沒有回到這幢洋房來。1953年5月,廣州作家協會成立(廣東省作家協會的前身),人民政府把歐美同學會這幢人去樓空的西式洋樓連同它附近的院落都給了廣州市作協,從此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