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時刻之二】 多哈一周:討價還價,沒完沒了

過去的一周,來自各國的氣候談判代表齊聚多哈,開始了漫長的談判拉鋸戰,雪片一樣的文案會在第二周如期降臨。這些寫在紙上的字句,每一筆增刪背后都是一場激戰。不過,和歷屆氣候談判一樣,所有的難題打包留給了剛剛飛抵多哈的各國部長們。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周瓊媛 陳佩

氣候談判會場內代表們爭執不下、絲毫不讓步,會場外環保組織呼吁立刻行動抵制全球變暖。 (KARIM JAAFAR/東方IC/圖)

過去的一周,來自各國的氣候談判代表齊聚多哈,開始了漫長的談判拉鋸戰,不過,和歷屆氣候談判一樣,所有的難題打包留給了剛剛飛抵多哈的各國部長們。

多哈氣候談判進入第二周。

本周一,2012年12月3日,一天之內,京都議定書(KP)、長期合作行動組(LCA)和德班增強平臺(ADP)三個談判軌道下的三份文本陸續新鮮出爐。

偌大的會場上,此時多了些步履匆匆、拖著行李箱奔走在不同會議室之間的人。他們的箱子里裝的不是行李,而是在談判中不斷被修改更新的各種文案。

和一周前代表們一個雙肩包的輕松相比,第二周的談判如果沒有準備行李箱則是個災難——雪片一樣的文案會在第二周如期降臨。這些寫在紙上的字句,每一筆增刪背后都是一場激戰。

在目前的時間點上,這些遠沒定型的文本草案甚至非正式記錄的出爐,除了將難題打包留給飛抵多哈的各國部長們,還將引發新一輪的憤怒、口水。

三軌道文本有得有失

最先出爐的是長期合作行動(LCA)主席文本。

當地時間周一(12月3日)凌晨,這份期待已久的文本一經公布,便引來發展中國家一片噓聲。資金、技術、適應和能力建設,發展中國家關心的核心問題“一樣都沒有”。

“第一個主席文案反映出,發達國家對主席施加了很多壓力,包括質疑主席文本的合法性。”中國代表團一位資深談判代表評價。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因涵蓋資金、技術等核心問題,上周曾談判的一個LCA文本,遭到美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狙擊,截至發稿時的最新版本索性走上另一個極端——核心問題一律空白待定。

當天,京都議定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