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寶】嘿嘿一笑
問題是和睦家庭同和諧社會一樣,都是犧牲的產物。每一個和睦家庭和每一個和諧社會背后,都寫著被犧牲者的斑斑血淚。
生孩子后我對人生、婚姻和感情有了不少新的見解。我一般覺得經濟學是感情破裂的萬惡之源。邊際效應決定了我們的愛人就像燒餅一樣,吃得越多,他們帶給我們的快樂越少,最后我們只要吃上一小口就很想熱淚盈眶地說夠了。但現在我感到育兒學也是男女感情破裂的推進器。
娃還在肚子里就開始對父母感情形成威脅。據我多年擔任知心大姐的經驗,他爹在他媽身懷六甲母性大增性欲卻大減期間因不能克服自身生理構造的缺陷性而與其他女性勾搭成奸的案例,還挺常見的。就算他爹高尚地克服了缺陷貞潔地等到了娃落地,他和他媽還是會終生為一件事斗爭不已:孩子應該這樣養還是那樣養。
一寶他爹和我一度在育兒的每一件小事上出現分歧。雙方都痛心疾首地感到咱娃本來是天下最聰明的寶寶,在本人的正確引導下長大一定能成為李嘉誠成為楊振寧成為根據當地法律政策搜索結果不顯示的人,可是現在眼看要被對方毀了,一想到這里就憂心如焚。
然后有天我突然意識到今日的困境其實我們早在懷孕初期就已經預見到,只是那時這對被愛沖昏了頭腦拉低了智商的男女堅定地認為:到時候我們一定要把所有的爭執都留到孩子看不見的地方,最后將一個和諧有愛的局面擺在他面前。
問題是和睦家庭同和諧社會一樣,都是犧牲的產物。每一個和睦家庭和每一個和諧社會背后,都寫著被犧牲者的斑斑血淚。不幸一寶的父母均拒絕為和諧做出偉大犧牲,于是一寶不得不時時忍受他爹和他媽的爭執。直到他實在受不了了,從一歲零兩個月的某一天開始,這兩人只要一爭執,一寶就會譴責地叫道:媽媽!含義之清晰,讓他媽慚愧得恨不能立刻掏出日記本,默默地寫下:今天我又違反了育兒守則第三千五百七十六條。
一寶的譴責對我們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兩人最后達成協議:大家用自己堅信最偉大光榮正確的方法去養孩子,不指責別人,只做好自己。
從此一對恩愛男女,便成為上下兩個半場的保姆,互不干涉,同行相輕。
兩位無聊的保姆還時不時居心叵測問一寶:你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但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不光是一寶,他所有同齡的朋友,在一切帶有“or”的選擇題面前,哪怕是“這是紅色還是黃色”這樣毫無政治寓意答錯也不會有生命危險的問題,都會“嘿嘿”一笑,拒絕給出任何答案。我起初覺得他們是不懂選擇,可為什么要“嘿嘿”一笑呢,難道是暗示我當然知道答案但是背后水很深所以元芳我還是繼續裝傻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