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苔寺,古都的高傲和幽玄
京都的殿堂廟宇,門票400至600円,進大門后每個景點需單獨購票;宮內廳管轄的宮院全免費,但必須到宮內廳京都事務所預約。苔寺只能提前一周以上預約,還建議使用日本的往返明信片(意味著最好人到日本后再預約);參拜費叫“冥加料”,3000円(約合人民幣226元)。
京都的殿堂廟宇,門票400至600円,進大門后每個景點需單獨購票;宮內廳管轄的宮院全免費,但必須到宮內廳京都事務所預約。苔寺只能提前一周以上預約,還建議使用日本的往返明信片(意味著最好人到日本后再預約);參拜費叫“冥加料”,3000円(約合人民幣226元)。
遲到的游客在大殿“趕考”
苔寺入口處的洗手砵
苔寺附近的街道
為了一睹這個以青苔為榮的寺廟真容,我不敢造次,到日本第二天就鄭重其事前往郵局給他們寄去往返明信片。京都不算大,但前往苔寺那天,我提早一個半小時出門,沒想到足足坐了一小時的車才在預定的10點趕到。門前有工作人員迎接,仔細查看預約證后放行。脫鞋進入大殿,僧侶已經開始誦經。當天拜訪的人比預留的座位少,不足一百人,西方人不習慣跪坐,就在大殿外坐小板凳。寺方給每位客人預備了筆墨紙硯,資料有兩份經文,其中《心經》完全由中文書寫,只在旁邊用片假名標注。
僧人念完經后,工作人員示意我們磨墨寫字。他顯然把我當成了日本人,只對坐在外面的西方人用英語解釋了一遍。要寫什么呢?左右為難的我只好舉手發問。原來是在小木牌上寫上祈愿詞及自己的名字,僧人隨后會為其加持。我提著筆戰戰兢兢一番,旁邊的日本情侶似乎也早已生疏,水平跟我不相上下,大家相互會心一笑。
一系列充滿儀式感的程序結束后,便可以自由參觀了。
苔寺,官名西芳寺,它的精華不在建筑,而在庭院里覆蓋著的一百二十余種青苔。青苔是對環境最苛刻的物種之一,為了讓它們不受人類的過分打擾,寺方從1977年開始實行預約參觀制度。然而,苔寺的身世和京都的眾多名寺一樣,歷史相當悠久。
讓苔寺脫穎而出的是橫跨鐮倉、室町時代(公元12至16世紀)的庭院大師夢窗疏石。大師是當時禪宗高僧,40歲之后開始設計庭院,但由于有著深厚的禪宗文化底蘊,他一出手即成經典。信奉禪宗的夢窗還把寺廟原名“西方”改成“西芳”,出自禪宗開創人達摩留下的句子:祖師西來,五葉聯芳。
據說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政就是太愛這里的庭院,依樣畫葫蘆打造出了銀閣寺。即使是仿造產品,今天同樣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和苔寺平起平坐。
當然,現在的苔寺已經不是夢窗疏石作庭時的樣貌了。幾經戰火和洪水,江戶時代的(公元17至19世紀)僧人為其加入日本庭院在營造氣氛中很重要的元素——青苔,如今又限制人流,更把日本人推崇的幽玄意境推向了極致。
我正欣賞入口處蹲踞洗手缽上漂著的落葉,身后傳來“Madam, please take your time”的聲音?;仡^一看,是工作人員既有禮貌又帶點自負的提醒,才驚覺我已落到最后。前方只見到十來個西方游客,其余的人呢?我之后再也沒見過,估計他們以日本人的生活節奏速戰速決,又或者他們太愛惜苔寺不忍久留。我和“落后”的西方人沿著有路牌標示的小徑前行,伴隨我們的先是蜿蜒小溪,隨著進入青苔世界,豁然開朗,走近庭院的中心——水池,池上筑著鋪滿青苔的日式小橋。由于把游人打擾的程度降到最低限度,這里的環境無疑比其他寺廟庭院都好,空氣是透明的,陽光是透徹的,每一片青苔、每一棵古樹都讓人心生愛憐。
出口是寺廟側門,工作人員站著微笑送客,清點人數。正門已然緊閉,仿佛未曾開門迎客。
預訂參觀的信件至少提前一周寄出,內容包括姓名、旅行者人數、地址(只限在日本地址)、職業、年齡(必須年滿18歲)以及希望游覽的日期。
在京都車站搭73或83號巴士,在終點站“苔寺”下車。溫馨又遺憾地提示:一日車證不能使用。
網站:http:// www.pref.kyoto.jp/isan/saihouj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