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信(20121203)
不確定年代之下
從鼓勵生育到計劃生育,共和國經歷過一個無法評價的輪回,而當下的困擾是,中國人生育意愿如此之低,竟到了令人憂慮的程度。
也許這種生育觀也是西風東漸的一個必然,Child-free在歐美國家已風行40年,但在中國,傳統的傳宗接代、孝道倫常似乎正在被解體,機械地完成繁衍與傳承,并非今天中國年輕人普遍的熱衷與追求。
深究其因,其實是一種對不確定年代缺乏安全感,以及不斷增多的焦慮感、不安定感、生活壓力巨大、家庭婚姻關系缺乏最起碼的穩定性等因素所致。
這不僅僅是生育觀,婚姻觀領域的問題,更深層次的癥結點和誘因不言而喻。
在不確定年代之下,無后不再為大,這種生育觀的顛覆,對于一個人口依然眾多、仍在費勁努力推行計劃生育的國度,我們該做怎樣的解讀?
——楊錦麟(資深媒體人、香港衛視執行臺長)
《無后為大?》
生育本是一個純屬個人隱私的問題,簡單到只需憑著生理本能即可解決,卻又復雜到需要追問生命意義,審視自我與他人、與社會的真實關系。而這樣的追問與審視,在中國傳統生育文化里幾無可能,Child-free的社會現象沖擊著當代中國,也逼迫對生育文化的反思要加快腳步。
——野獸愛智慧(新浪網友)
值得深思的文章,重點不是child free or not free,重點是我的人生我自己選擇,而不是機械按父母長輩的命令和指導完成繁衍和傳承,是作為一個“活著”且有“尊重自我感覺和意識”的“人”。
——SnowBlack_ing(新浪網友)
child-free也還可以有另一種解釋,讓你的孩子自由,至少可以公平競爭,至少還有自由的可能性,如果你連讓這個世界美好一點的想法和行動都沒有,只能偷生于你自己都不喜歡的世界,何必讓你的孩子來受這份苦。要知道至少你還可以選擇,不生育也是一種抗爭。
——拾道山人(新浪網友)
《任建宇 出勞教所記》
重點其實不在于勞教委的無知或搞笑,對他們而言,公開認錯是難以接受的,這甚至要比讓他們撤幾個主管的職還要難受。所以他們要想盡辦法讓小任撤訴,不成又想出了這個過了訴訟時效的辦法。歸根結底還是為了僭越法治的勞教制度,此制度不除則無知與無恥依然還會高高在上,依然還會有更多的小任……
——久牽張軼超(新浪網友)
曾經宣揚的成為自己極力回避甚至打壓的,現實永遠比小說精彩。
——柏木風(新浪網友)
《路遙身后20年》
苦難的生活,質樸的情感,悲憫而強大的生命力,都裹挾在悲哀殘酷的命運中……致敬路遙先生。
——河姆渡的魚(新浪網友)
我覺得路遙的文字和故事都不算深刻出彩,但是有一種深深的寫作的誠意,娓娓道來,對文字和讀者都有著同樣的尊重和關懷,這種感覺,很少有作者的文字能夠做到。
——天生彼得潘(新浪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