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說”的土壤普查秘密 是結論太恐怖,還是過程不科學?

六年前,一場官方宣稱耗資十億元的土壤污染摸底戰役在全國悄然拉開。2012年的今天,縱然媒體和公眾不斷呼吁和追尋,官方調查結果仍未公布,甚至連調查過程也“猶抱琵琶半遮面”了。如今它面臨更嚴重的質疑:布點不密,難堪重任。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周瓊媛 陳佩

千呼萬喚不公開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被質疑不科學。 (勾犇/圖)

“不能說,不能說,不能說”。為何六年前啟動,兩年前已結束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千呼萬喚不公開?如今它面臨更嚴重的質疑:布點不密,難堪重任。

中東部地區、礦山開采冶煉區的土壤負荷已達極限,約70%的土地受到污染。保守估計,各類風險較大的污染場地,在全國城市及其郊區約有1萬-2萬個。

六年前,一場官方宣稱耗資十億元的土壤污染摸底戰役在全國悄然拉開。

三年前,環境保護部一名副部長公開承諾:一旦結果出來,“將第一時間向新聞媒體公布”。

兩年前,這場被稱為我國有史以來最大、最全面的土壤污染調查終于完成,各界翹首期盼。

2012年的今天,縱然媒體和公眾不斷呼吁和追尋,官方調查結果仍未公布,甚至連調查過程也“猶抱琵琶半遮面”了。

更意外的情況發生了,學界及業界不少學者開始認為這項全國普查缺乏科學性和嚴謹性,難堪摸清土壤家底的重任。

這六年究竟發生了什么?這究竟是一次怎樣的土壤污染調查?結果秘而不宣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苦衷?而中國真實的土壤污染狀況,又究竟怎樣了?

秘而不宣

三千多個采樣點,一千多個日夜,150名科研人員像經過嚴格培訓過的“特種部隊”,將所轄土地分成網格化的點,采集土壤樣本,拍攝照片,再進行樣本分析統計,最終建立數據庫和樣品庫。

這是6年前全國土壤污染調查中廣東一地的情形。浙江省湖州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站工作人員陳江也經歷了這一幕,他記憶猶新:“以前沒有,我們很少做土壤調查。”

正是2006年夏天,《全國土壤環境狀況調查總體方案》層層傳達到各地環境監測站,要求監測人員利用GPS指引,嚴格按照4×4平方公里的網格化方式采樣。

這場歷時三年半的土壤污染調查,范圍覆蓋了除港澳臺以外的所有省、直轄市、自治區的全部陸地。

依照預期,各地的調查結果將繪成一張巨幅的中國土壤污染圖譜。其意義不言而喻:土壤污染調查數據是所有后續治理工作的基礎。

業已取得的成果,從數字上說,也可稱豐富,截至2010年底,全國共采集土壤、農產品等各類樣品二十一萬多個,獲得有效調查數據495萬個,點位環境信息數據218萬個,建成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數據庫和樣品庫,組織完成全國總報告和專題報告,完成12項試點工程、18份研究報告和7部污染土壤修復技術指南草案。

但接下來的事讓人意外。這份調查的最終結論卻秘而不宣,圖譜含糊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