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企迷路
在中國電動汽車發展線路明晰、利好政策頻出的2012年,新能源車企業卻在為生存發愁,一些車企不得不轉產,甚至以破產告終。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本支撐、技術無法突破,投資新能源車就如進入了一個巨大的陷阱。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靠政府扶持的新能源車究竟能走多遠?
在中國電動汽車發展線路明晰、利好政策頻出的2012年,新能源車企業卻在為生存發愁,一些車企不得不轉產,甚至以破產告終。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本支撐、技術無法突破,投資新能源車就如進入了一個巨大的陷阱。
夭折的早產兒
“集團業務調整,我們已經不做這一塊(電動車)了。”盛能動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鐘志匆匆掛斷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電話。
兩年前,在深圳舉行的第25屆世界電動車大會上,這家總部位于香港、組建于2008年的企業,展出了一臺12米長、據稱節油率達35%(2009年頒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對示范推廣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要求混合動力客車節油率在10%以上)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吸引了不少人注意。
當時,中國政府剛剛敲定了戰略新興產業的重點方向,新能源車入圍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