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時刻之三】多哈24小時:氣候談判的中國Style “我們幫主席下了決心”

美國連表“不接受”,俄羅斯摔桌牌……多哈氣候大會主席還是敲響了表示通過“多哈氣候通關”一攬子決定的小錘。這就是戲劇性的多哈氣候大會。敲錘之前的24小時,究竟發生了什么?中國又展現了怎樣的談判策略?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周瓊媛 陳佩

多哈氣候大會上的中國代表團。 (周銳/圖)

美國連表“不接受”,俄羅斯摔桌牌……多哈氣候大會主席還是敲響了表示通過“多哈氣候通關”一攬子決定的小錘。敲錘之前的24小時,究竟發生了什么?中國又展現了怎樣的談判策略?

阿卜杜拉·阿提亞(Abdullah Bin Hamad Al-Attiyah)主席語速飛快,甚至沒念完大會決議的關鍵段落,就義無反顧敲下了表示“通過”的小錘。

多哈當地時間2012年12月8日下午6點47分,這位多哈氣候大會主席的旋風敲錘過后,大會現場瞬間沸騰,掌聲、歡呼聲中夾雜著來自NGO的噓聲。此時,大會已經超時24小時47分鐘。

這就是戲劇性的多哈氣候大會。

不過,就在錘起錘落前的數小時,這個被稱為“多哈氣候通關”(Doha Climate Gateway)的一攬子決定,幾乎因為俄羅斯等國對其手中持有的排放冗余配額(AAU)的執迷而命懸一線,甚至一度出現《京都議定書》(KP)第二承諾期命運要投票表決的懸疑。

多哈氣候大會上的中國代表團。 (周銳/圖)

減排一再妥協,俄羅斯仍逼宮

混亂從12月8日下午3點開始。

零星警衛守護的大會會場前半區,一圈圈政治家扎在一起,后半區的NGO不時制造聲響,催促盡快做出決定。各國部長們則紛紛跑上主席臺,現場磋商。

這一切源于俄羅斯等國對AAU(俗稱“熱空氣”)的異議。AAU原是《京都議定書》(KP)第一承諾期為發達國家規定的排放權利,“熱空氣”可用于沖抵本國減排任務,也可依國別交易。

由于俄羅斯、烏克蘭及波蘭等國經濟衰退,排放下降,產生了大量“熱空氣”。數據顯示,上述三國“熱空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