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炒房團奔襲美國
三十年前,日本人在美國豪擲千金;三十年后,腰纏萬貫的中國投資人,正一波波地沖向美國樓市以及所有值得投資的領域。支撐這些中國買家的,是過去十年中國迅速膨脹的資產泡沫所帶來的巨量財富。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1年9月15日,北京秋季房地產展示交易會上,美國洛杉磯、舊金山、紐約、拉斯維加斯地產展臺。
三十年前,日本人在美國豪擲千金;三十年后,腰纏萬貫的中國投資人,正一波波地沖向美國樓市以及所有值得投資的領域。支撐這些中國買家的,是過去十年中國迅速膨脹的資產泡沫所帶來的巨量財富。
35歲的印度人Amy發現,她的美國夢正被一群瘋狂的中國人攪亂了。
Amy是硅谷一家IT公司的經理,她跟丈夫想在加州小鎮帕洛阿爾托(Palo Alto)買一套房。她已經下了12次單,但幾乎每次都被中國家庭買走——這些中國買家全額現金付款,還至少比房主開價高出二十多萬美元。
要知道,他們所在的帕洛阿爾托房價不菲,一套房子至少在150萬美元以上。這里被稱為硅谷最好的地區之一,是斯坦福大學所在地,也是Facebook等公司總部所在。
這些中國買家身上貼著一些共同的標簽:人在中年,有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父母一般買了房就回國,留孩子在美國上學。
她的中國朋友這樣向她解釋,這種情況下,一般父母在中國賺錢比在美國容易得多,且對于賺來的錢沒有太多安全感,“總之以后要移民,干脆現在就買房”。
Amy仍然覺得不可思議:怎么可能存夠那么多現金呢?
事實上,越來越多出手闊綽的中國買家正像黃蜂一樣涌入美國地產市場及其他投資領域。支撐這些中國買家的,是過去十年中國迅速膨脹的資產泡沫所帶來的巨量財富。
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的數據顯示,從2011年起,中國超越墨西哥和英國,迅速成為美國房地產物業的第二大國際買家,僅次于美國鄰國加拿大,占國際銷售額的11%,接近一年90億美元。這一數字相當于印度購買力的兩倍,而過去數年,兩者在美國房地產市場上的表現曾經不相上下。
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主席羅納德·菲利普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提到,70%的中國買家喜歡住在美國西岸的加州洛杉磯,其次是紐約州的紐約和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
美國商務部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人賣掉了透過美國銀行和證券經紀持有的包括美股、債券等證券產品,合共320億美元。同時對美國的產業直接投資增加了5.76億美元。
中國買家在紐約、洛杉磯,甚至在過去鮮有中國買家問津的佛羅里達州大手筆掃樓的軼事,頻繁見諸美國報端。美國媒體評價稱,這讓人回想起曾經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席卷美國的日本人購房潮,“后來隨著日本經濟的崩潰,這股熱潮也隨之消退了”。
“在美國,出錢就可以買房子”
50歲的郭冬是個老北京,他自稱“紅旗下生紅旗下長”,一直以為自己會在北京四環內那一套160多平米的公寓里住上一輩子。2002年,老郭才以每平米7800元的價格置辦了這套房產。
八年后,他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的據點,轉而成為美國西海岸的中國房東。
新房產位于一個叫Woodland的小鎮,距離美國加州首府薩克拉門托20公里,距離舊金山一個多小時車程。別墅230多平米,前后是花園院子。
老郭拿下它花了26.5萬美元。房子是2004年建成的,在2006年美國房地產泡沫頂峰時曾賣到過58萬美元。上一任房主是個不到40歲的美國精英,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房價暴跌,跟很多美國人一樣,房主選擇了“策略性違約”——他覺得再按買房時的價格還貸“不值”,不想繼續還貸,于是房子被銀行收回。
這類房子被稱作“法拍房”,很多中國買家前往抄底,撿的便是這類“便宜貨”。
在美國,中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凡 圖片編輯:李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