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太青竹簡國學計劃】吳根友:道家的尊生、養生與長生
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特別重視生命的價值,重視每個個體生命的內在價值及個體在社會生活中的獨特性。而尊生、養生與長生,是道家生命哲學的核心內容。
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特別重視生命的價值,重視每個個體生命的內在價值及個體在社會生活中的獨特性。而尊生、養生與長生,是道家生命哲學的核心內容。
尊生
道家的“尊生”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
一、從個體生命與外在名利的比較關系中,確立個體生命的價值。老子面對“五色”、“五音”、“五味”、“難得之貨”等外物對人性的擾亂,提出“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的疑問,將生命存在的意義擺到“名”與“貨”之上。莊子譴責那些“喪已于物,失性于俗者”為“倒置之民”,并進一步議論道,“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棄生以殉物,豈不悲哉!”“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見利輕亡其身,豈不惑哉!”
二、從政治哲學的角度提出以重視人的生命為基礎的權利觀。如老子講:“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意即一個社會的管理,究竟是重視人還是重視物?只有尊重自己的生命比天下王位還重要的人,以“尊生”為基礎的人,才可以把天下寄予他。把自己的身體生命管好,花一點小小的時間去管理天下事。所以在關于身體和政治的關系上,儒家思想是仁義禮智信,而道家是以人的生命自由不可讓步和跨越為基礎的。具體內容不一樣,思維邏輯是一樣的,這就是“儒道互補”。無論是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