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互相需要,中美難以互信
2012年12月15日三亞財經國際論壇。討論中美關系的圓桌中,雙方嘉賓間火星四濺。這些細節,微妙地折射出中、美、歐之間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彼此的關系:深陷歐債危機泥潭的歐洲,正在努力而友好地接近中國;而已慢慢從金融危機中走出的美國人,盡管財政懸崖逼近,但經濟掣肘減退,腰板恢復堅挺。
責任編輯:肖華 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羅敏夏
當中歐之間的互信合作漸入佳境之時,中美投資卻依然障礙重重。圖為2012年9月5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人民大會堂的新聞發布會上。
一場民間論壇上的細節,微妙折射出中歐與中美之間的不同現實。
“我想送給美國朋友一句你們的諺語:打不過的敵人就是朋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魏建國說。
這是2012年12月15日三亞財經國際論壇。討論中美關系的圓桌中,雙方嘉賓間火星四濺。
第二天,論壇另一場“歐洲的未來與中歐合作前景”圓桌討論,氛圍卻和諧得多——中歐雙方的嘉賓,都反復釋放友好的信號。
民間論壇上的這些細節,微妙地折射出中、美、歐之間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彼此的關系:深陷歐債危機泥潭的歐洲,正在努力而友好地接近中國;而已慢慢從金融危機中走出的美國人,盡管財政懸崖逼近,但經濟掣肘減退,腰板恢復堅挺。
“我們需要彼此”
“歐洲跟中國的關系,和中美關系是有所不同的。我們現在并沒有政治上的沖突,而這些問題可能存在于中美之間,或者中日之間。”前歐盟委員會副主席、瑞銀投資銀行全球副主席里昂·布里坦說。
幾乎發言的每一位歐洲代表,都像小學生一般,竭力說明自己所在的地區“正在努力恢復經濟&rdqu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