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瘋了,窮怕了,不能再這么活了溫州人周萬順這三十年
打擊投機倒把、產權問題、粗制濫造、非法融資、投資開礦、官商勾結……我想客觀地表現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真實的生活。鄧小平說摸著石頭過河,溫州人也是。溫州最困難時,出現了《溫州一家人》,重新理一下創業道路,能否理出一兩條經驗,供我們新一代領導人參考,百姓三十年是怎么過來的?!薄邼M堂
責任編輯:袁蕾 朱曉佳 實習生 閻彬 吳燁 張潔瑤
溫州商人周萬順靈活變通,經常走在法律法規前面,自己也經歷了幾起幾落。導演孔笙說,溫州人談起政策變動,不是憤怒和抱怨,而是比較平和,他們身上體現了中國人的樂觀主義精神。
“打擊投機倒把、產權問題、粗制濫造、非法融資、投資開礦、官商勾結……我想客觀地表現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真實的生活。鄧小平說摸著石頭過河,溫州人也是。溫州最困難時,出現了《溫州一家人》,重新理一下創業道路,能否理出一兩條經驗,供我們新一代領導人參考,百姓三十年是怎么過來的。”——高滿堂
“銀花,我又發現了一個大商機??!” 《溫州一家人》的主人公周萬順總愛樂觀并激動地告訴自己的媳婦。
2012年11月10日,十八大開幕兩天后,電視劇《溫州一家人》在央視一套黃金檔開播,根據央視索福瑞的數據統計,《溫州一家人》最高一集收視率8.22%,收視份額最高達17.86%,是2012年平均收視第一的電視劇。
溫州人周萬順為了掙錢近乎癲狂——撿破爛、賣皮鞋、賣插座、做皮鞋、挖石油……從一文不名到腰纏萬貫,再從百萬富翁變得一無所有。
《溫州一家人》起初叫《中國故事》,后改為《創業時代》,開播前才定為此名。名字從宏大敘事一步步變為微觀敘事,但編劇高滿堂的野心從來沒變過:“周萬順送女兒出國時說了一句話,代表了溫州人的最真實動力——窮瘋了,窮怕了,不能再這么活了。”
進城務工的民工在劇中看到奮斗的目標,公司老板在劇中看到自己的血淚奮斗史。
投機倒把還是勤勞致富
“溫州人不怕死,《溫州一家人》的真人真事,就是我們這部戲的資方之一,歌亮傳媒的總經理趙順亮。”《溫州一家人》演麥狗的張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趙順亮今年四十多歲,他所在的村子特別窮,跑到溫州找了個站柜臺賣電源開關的活,做了三年小打工仔,趙順亮有了一個自己的小柜臺,他又夢想“做一個大老板”。于是他開始賣鞋,賣別人工廠出產的鞋,但是發現這樣賺不到更多的錢,于是借錢建了自己的工廠,自產自銷。為了掙得更多的錢,他把一百多萬投進了股市,賠得一干二凈。從一個百萬的老板變成一個小打工仔,打回原形,他沒被打倒,他回到村里,又借了一筆錢,重新從站柜臺打工開始,不但把自己的工廠贖回來了,還收購了別人的工廠,咸魚翻身,甚至開始投資別的行業。
讓張譯佩服的是,溫州人為了改變自己的生活,不惜付出自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