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眼】維權的成本
從機場回家路上,失落的我不禁感嘆:我并非不在意自己的權益,只是在中國,維權的成本讓我無法承受。
12月1日,我和朋友乘坐中國聯合航空公司航班從北京飛佛山。晚上8點50的航班,我們7點半趕到北京南苑機場,卻被告知因為天氣原因取消航班,延遲到次日上午9點。
于是,近百名憤怒的乘客把聯航的值班經理圍了個嚴實,準備討個說法。婦女老少推著沉重的行李車,被晾在天寒地凍的首都,至少應該安排個住宿吧。聯航的值班經理拒絕了這一要求,稱天氣原因而非航空公司原因導致航班取消,航空公司沒有義務幫旅客的住宿費買單。
不管水、不管飯、不管住,航空公司傲慢的態度更加激怒了旅客,于是有活躍者跳出來做了意見領袖,開始帶領大家在機場靜坐抗議,維護權益。
得知航班取消后,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回市區找酒店先住下,明天再趕早過來乘機。同行的朋友認為,我們應該留在機場和大家維權,而不是選擇當逃兵。無奈之下,我們加入靜坐維權的隊伍,開始了一場馬拉松式的維權。
航空公司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姿態,拿出各種法律條款來為自己開脫。因為缺食少水,維權的聲音漸漸減弱。聚攏的人群也漸漸散去,但依然有數十位堅守,毫不動搖,通過市長熱線、微博、媒體報料熱線,甚至民航投訴熱線,耐心地尋找每一個渠道申訴,但回音寥寥。
兩小時后,維權開始有了一絲效果,航空公司工作人員拉來幾個紙箱子,里面裝有一些面包和水,放在地上讓旅客自取,但他們依然表示,如要住宿,需自理費用,航空公司不負責。
于是,又是一輪爭吵,持續到凌晨??诟缮嘣锏膸ь^人也困得躺在候機大廳冰冷的不銹鋼椅子上。我跑出去買了一包方便面解決晚餐后,也只得找幾個空的鋼椅和衣而眠,整晚數次被凍醒,睡夢中仍然感到懊悔不已——四五個小時的維權行動,只換來了一個面包加一支小瓶裝礦泉水。多么高的維權成本,想想確實不值。
次日上午,腦子昏昏沉沉隨著廣播登機,到達佛山沙堤機場已近下午1時,意見領袖們仍然號召大家不要下機,必須要求賠償,絕大多數旅客以各種理由推脫,留下來的旅客希望找到同黨形成同盟而苦苦勸說。
同行的朋友性格耿直,認為我也應該留在飛機上和大家形成維權同盟。我以取行李為由倉皇奔出機艙,我害怕朋友取笑我的“奴性”。我只是覺得,如果我再耗上三五個小時,然后爭取到200元的賠償,時間成本太不劃算。
從機場回家路上,失落的我不禁感嘆:我并非不在意自己的權益,只是在中國,維權的成本讓我無法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