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應康:醫院管理革新者
“醫院管理重在讓每一個管理者都能獲得成就感、擁有責任感,更要有好奇心,敢于嘗試用新方法改變舊事物。改革總是會引起過去既得利益者的不滿和別人的非議,這一點我很清楚,但評價是留給歷史的”
“醫院管理重在讓每一個管理者都能獲得成就感、擁有責任感,更要有好奇心,敢于嘗試用新方法改變舊事物。改革總是會引起過去既得利益者的不滿和別人的非議,這一點我很清楚,但評價是留給歷史的”
120年前,在四川成都四圣祠北街12號,加拿大醫生啟爾德(O.L.Kilborn)建起一個小診所。120年間,以這個小診所為起點,一個擁有4300張病床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崛起,單點規模名列世界第一。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人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就是現任華西醫院院長石應康。
石應康
見到石應康之前,記者先在華西醫院的地下停車場周旋了一陣子。占地71000平方米,1541個車位,24名保安,5名專職“導航”工作人員。這幾乎是全國最大的停車場,不過,它也只是醫院用來解決患者就醫停車難的6個機動車停場中的1個。
醫院的行政樓是60年前加拿大人設計的,中式仿古建筑,院長石應康選了一間很不起眼的房間辦公,辦公室里唯一的窗戶正好對著醫院門診大樓,隨時望去,都是一幅人流如織的景象——那里創造了全年340萬人次的門急診量,9萬余臺次的手術量,醫院單點規模(同一個地址)和各項醫療服務量在全球都是第一。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成都人用“春運”這么傳神的詞,來形容華西醫院。能認識這里的一兩個醫生,對成都人來說也是比較有面子的事情。
年輕的三甲醫院掌門人
石應康是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完成了從住院醫生到院長的全過程。37歲,由主治醫師破格晉升為副主任醫師;41歲,在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心肺血液研究所做訪問學者期間,又被破格提升為主任醫師;43歲,他從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