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建平:“甜蜜”難敵,“殺手”可控
“對于大多數患者而言,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其發生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我們現在還沒有足夠的力量戰勝它,但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配合藥物及其他手段,控制它的發生發展,將它可能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減少到最低,與糖尿病和諧共處”。
翁建平
“對于大多數患者而言,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其發生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我們現在還沒有足夠的力量戰勝它,但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配合藥物及其他手段,控制它的發生發展,將它可能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減少到最低,與糖尿病和諧共處”
翁建平很有趣。采訪當天上午,恰逢中共十八大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記者見面會。他刷了一陣子網頁,不過癮,就拉起本刊記者,一路小跑,鉆進一間病房看電視直播。
接著采訪。聊到醫學科研,他自嘲,“專家是一條訓練有素的狗,但也要避免僅僅是一條訓練有素的狗。”又嘿嘿笑著補充,“原話愛因斯坦說的,我喜歡。”
時至今日,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國,患者總數已超過9000萬。糖尿病已經成為繼癌癥之后的第二殺手,不少糖尿病患者談“糖”色變。
2008年,翁建平作為通訊作者,在國際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發表一篇研究論文,提出“早期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強化胰島素治療”的新方法。
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國
2012年11月,“世界糖尿病日”前夕,一項來自國際糖尿病聯盟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糖尿病患病率近十年翻了近兩倍。2010年,中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為9.7%,患者總數已超過9000萬,成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國;同時,糖尿病前期的糖耐量受損人群達到了1.48億人,患病率為15.5%。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據。翁建平介紹,2002年我國的糖尿病患病率也只有2.6%,而今天,這一數字卻已經飆升至9.7%。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大約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糖尿病。
“糖尿病”有“甜蜜的殺手”之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精神因素等,皆可導致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抵抗等。其后果,便是葡萄糖在血液里游蕩,卻無法被吸收轉化為能量,最終走到腎臟,通過尿液離開了人體。
為何中國糖尿病患者增長如此驚人?翁建平分析,一是人口老齡化影響,他的團隊公開發表的論文顯示,中國目前60歲以上的人群,糖尿病患者比例近乎30%;二是國人生活方式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汽車時代、互聯網時代,更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