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生命科學會大熱
在新藥研發領域,施一公所代表的是最傳統的中國式科學家的狀態,他們不會因為一個東西與癌癥、生產新藥有關而去研究,他們只是享受研究過程中發現的樂趣,但“我也希望能夠把我的發現用于解決實際問題”。
在新藥研發領域,施一公所代表的是最傳統的中國式科學家的狀態,他們不會因為一個東西與癌癥、生產新藥有關而去研究,他們只是享受研究過程中發現的樂趣,但“我也希望能夠把我的發現用于解決實際問題”
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施一公都該是這場中國科學家海歸運動的標志性人物。1997年,接到普林斯頓大學的錄取電話時,這位書生氣十足的科學家脫口而出:“我很高興接受這個職位。”他實驗室的老師曾因此批評他:“如果我是你,我不會這么快就答應下來。”——接到電話,正是該談價錢的時候。
施一公
沒有談價錢就去了普林斯頓,在那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 圖片編輯:李夏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