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改革二十年】“少部分人先富”還是“大鍋飯”
2012年9月,印度政府決定在零售業引進外國直接投資?!翱偫碚f,如果不采取新的改革措施,印度就會重新回到1989年的糟糕局面。改革20年了,卻依然要回到1989年,這樣的改革一定做得不對?!鄙D崽卣f,“問題在哪里呢?那就是印度有12億人,經濟增長必須由這12億人共同創造,而不是少數人?!?/blockquote>責任編輯:史哲 實習生 劉余琳
2012年9月,托經濟危機的福,印度改革的設計師、總理曼莫漢·辛格終于有機會把改革向前推上一步。政府決定在零售業引進外國直接投資。
這一政策再一次遭到左右兩派的聯合阻擊。9月22日,反對派在全國范圍內舉行了抗議游行。老共產黨員桑尼特·喬普拉說,這次游行是1991年印度啟動改革以來最大的。這位71歲的老頭有好些年沒像這次一樣被請到警察局去了。
“總理說,如果不采取新的改革措施,印度就會重新回到1989年的糟糕局面。改革20年了,卻依然要回到1989年,這樣的改革一定做得不對。”桑尼特說,“問題在哪里呢?那就是印度有12億人,經濟增長必須由這12億人共同創造,而不是少數人。”
沒錢才會進行改革
和世界上大多數改革一樣,印度的改革是從政府缺錢花開始的。
1980年代,印度政治動蕩,黨派林立,國父尼赫魯規劃的世俗與精英政治格局受到嚴重沖擊。為了獲得選票,各黨派以福利政策收買人心,讓國家財政終至破產邊緣。
蘇聯解體與海灣戰爭給了印度重重一擊。蘇聯解體讓印度失去了大筆援助,而海灣戰爭則讓大批在中東工作的印度人回國,他們原本是印度外匯的支柱。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