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太青竹簡國學計劃】朝向生存之美的中華
幾乎每個民族和文明都追求良好的長久生存,但唯有中華民族曾全力實踐過并不斷追憶著一種美的生存,由此,她在不經意間贏得了異乎尋常的長久存在。這個民族所追求的真理,首先不是規范思想和生活的原則,而是生發和維持人的生存意義源頭的動態結構;它們讓這個文明世界得以成立,得以充滿氣象萬千的美感。
幾乎每個民族和文明都追求良好的長久生存,但唯有中華民族曾全力實踐過并不斷追憶著一種美的生存,由此,她在不經意間贏得了異乎尋常的長久存在。這個民族所追求的真理,首先不是規范思想和生活的原則,而是生發和維持人的生存意義源頭的動態結構;它們讓這個文明世界得以成立,得以充滿氣象萬千的美感。
《堯典》在原時中展示的生存美
“孔子謂顏淵曰:‘《堯典》可以觀美。’”(《尚書大傳》)《尚書·堯典》是中華第一典,記載中華最早的兩位圣王即堯舜的事跡,相當于中華文化的《創世紀》??鬃訌闹惺紫瓤吹降牟皇钦鞣U族的功業、改造世界的偉力,甚至也不是選賢讓能的德行,而是一種美,讓天地人神盡情盡性地相互呼應的宏大壯美,這正顯示了這個文明奠基時的最重要特征。
美是什么狀態?簡言之,是讓人活得最自得的狀態。它給予人的,首先還不是滿足。滿足后邊跟著厭倦與抑郁,美卻總是清新的,讓你體驗到你本沒有期待的東西。它最自由,在邊緣處起舞,帶著醉意,但又最有內在的收斂,向上升華。從人感知意義的角度看,美是不知多少意義的同時涌流,讓人感受到意浪或意境,而不是一個又一個意義的獲得。
《堯典》是人的生存內時間的頌歌。這種時間不同于往而不返的物理時間,乃三時相(過去、將來、當下)交織而成,所以是讓意義可以澎湃涌流的元結構。
“[堯]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這“人時”,從敬觀浩瀚壯麗的“日月星辰”諸天象得到,然后滲入人間時令,旁通于動物植物、山川河海;生生不已,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