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太青竹簡國學計劃】書畫之美:或創造典范,或張揚個性
中國畫現在主要是兩路,董其昌、四王這一路是結構主義,徐文長、揚州八怪這一路是表現主義。吳昌碩也是這一路但他知道不能自命清高,不能同社會對立,要融入社會,雅俗共賞。齊白石雖然也是文人畫,但它有世俗化的表現。
識中國書畫,先要識國學。通過認識中國畫的美和不美,反過來也可以認識國學的美和不美。
讀書人分兩類,文人與士人。士人讀書做官,文人讀書做詩。士人做官,治國平天下,以天下為己任,其志在道。士階層的價值觀,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士人做事講究規矩,先有規范,再談創新。士人的規范是孔子,畫家的規范是畫圣吳道子。
一個人的畫成了標志,就叫體。顧愷之、吳道子、張僧繇、陸探微四個人畫得非常好,大家都學他們,稱作疏密二體。士人也創新,但跟著典范走。長處是畫得很美,創造經典,短處是個性色彩不夠。
明中期后,文人成為主流。他們的價值觀是自我中心。詩文不是治理國家大事,用自己的性情寫,這是他們的長處。明清的詩文叫性靈派,思想代表是李贄,他強調人欲就是天理。文人創新,要改變由圣賢奠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