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白堊紀文學備忘錄(12)
我們可以在當代大眾文化研究理論中看到尼采理論的各種影子,主張“遺忘”,提倡肉體的活躍狀態。但是,人們因此而生活得更有尊嚴嗎?當然沒有。這正是凱爾泰斯感到孤獨的地方。在人群中感到孤獨是一種最大的孤獨。所謂“孤獨”,就是人與人之間喪失了傾聽的能力和對話的興趣,他們沒有信任感,彼此提防,有時候還假裝互相撫摸。
鐫刻在疤痕上的文字(3)
在獲獎演說辭中,凱爾泰斯指出了“奧斯維辛經驗”的兩個后遺癥:一個是“人們變得更加孤獨了”;一個是“它使文學戛然止步了”。我很喜歡“奧斯維辛使文學戛然止步”這個說法,它比阿多諾那個“奧斯維辛之后,寫詩是野蠻”的說法更有意思,也更留有余地。阿多諾的說法無疑具有嘩眾取寵的效果。而所謂“戛然止步”,可以理解為集中營的震驚事件在文學表述上的反映。比如,震驚體驗使以往的藝術經驗及其表述方式突然中止,就像殺戮和拘捕使日常生活的常態突然中止一樣。直截了當地說,兩次世界大戰是一個巨大的文明斷裂。面對這一斷裂,傳統的藝術經驗和詩學范疇完全失效,我們的語言表達像失血一樣蒼白無力。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不知道如何說話。尋找新的表述方式和體驗方式,成了藝術的新的任務。在這里,人們實際上面臨的是“記憶或者遺忘”、“言說或者沉默”、“活著抑或死去”的多重矛盾。
當我們反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