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坐標·現實路徑】行政審批:廣東“割肉”,而不是“割韭菜”
如何真動刀子割政府的肉?來看看廣東省編辦的秘籍吧。在這項全國行政審批體制改革試點中,他們一刀刀砍向政府的一項項行政審批權?,F在,他們則忙著防止審批像韭菜般割而復生。
責任編輯:顧策 舒眉 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龐航宇
為了清理不合理的行政審批項目,廣東省編辦和各職能部門間上演了無數次短兵相接。
通往理想生活的道路,就在每個公民的腳下。南方周末記錄了一些探索者的故事,他們都以自己的方式,堅持推動對一些關鍵領域進行改革。
如何真動刀子割政府的肉?來看看廣東省編辦的秘籍吧。在這項全國行政審批體制改革試點中,他們一刀刀砍向政府的一項項行政審批權?,F在,他們則忙著防止審批像韭菜般割而復生
。
“清理就像剝竹筍”
備受矚目的廣東行政審批改革再有新的突破。2012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一項重要決定:授權國務院在廣東行政審批體制改革試驗中可以調整部分法律規定,這意味著廣東行政審批改革獲得了一把法律的尚方寶劍。
外界有所不知的是,在此之前,廣東已經謀劃了一年,負責牽頭的是廣東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省編辦”)。
這跟以往由發改委牽頭很不相同。“發改委本身審批權限就是所有部門里最多的,自己革自己的命,可能嗎?”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黃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所以過去每次清理掉的都是不痛不癢的,不涉及核心利益,做表面文章,講幾個數據,說我清理了多少。”
但這次是動真格的。“省編辦幾乎是在玩命。”廣東社科院科研處處長丁力說。和黃挺一樣,他是這次改革咨詢委員會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