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坐標·貨幣魅影】中國式“影子銀行”野蠻生長
中國特色的銀政土壤,催生了中國特色的“影子銀行”,幾十萬億資金暗度陳倉。風險在于,這個“影子銀行”拽著成千上萬普羅大眾,一起坐在一個搖搖晃晃的土地市場上。
責任編輯:顧策 舒眉 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龐航宇
數據來源:廣發證券。
中國特色的銀政土壤,催生了中國特色的“影子銀行”,幾十萬億資金暗度陳倉。風險在于,這個“影子銀行”拽著成千上萬普羅大眾,一起坐在一個搖搖晃晃的土地市場上。
趙保軍是安徽一家縣級地方融資平臺的一把手。2012年,他所在的縣城投公司,第一次找到了新的“錢袋子”——信托公司為其募集了1.6億元。
“要借錢,找銀行。”城投公司的融資模式20年不變,“工農中建”加上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或政策性銀行。但在2012年,四處“找錢”的趙保軍驚訝地發現,銀行體系之外,還可以求助中介機構——信托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等。很快,趙保軍圈定了合作者,安徽國元信托,不過,借款利息有點高,兩年期,年利率12%,接近貸款基準利率的2倍。
趙保軍和他治下的縣級城投公司,恰是2012年中國金融體系的小小縮影。金融脫媒——企業融資不再單純依賴銀行體系,這是曾經引發銀行圈內熱議和擔憂的老話題,眼下,真實真切地發生在你我身邊。
央行數據可以佐證,人民幣貸款占社會融資總量的比重由2002年的92%下降至2012年前十個月的56%。而若僅以2012年10月計,貸款在社會資金供給中的比例更是下降至39%。
越來越多的錢從各種管道涌來,又如水銀瀉地般流入大小經濟體。趙保軍們不會想到,他們的行為重新定義了次貸危機后國際金融學的最重要概念——“影子銀行”。
廣義中國影子銀行總規模構成
中國式“影子銀行”
在中國,“影子銀行”被重新定義
。
“影子銀行”這一概念是在2007年,由美國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PIMCO)前執行董事Paul McCulley在美聯儲年度會議上首度提出。
在美國,影子銀行是指將銀行貸款證券化,再通過證券市場獲得資金或進行信貸無限擴張的一種融資方式。根據金融穩定理事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簡稱:FSB)發布的2012年全球影子銀行監控報告,2011年全球影子銀行業務規模為66.6萬億美元,是全球同期GDP的111%。
由于中國遠未形成美國式成熟的資產證券化信用鏈條,中國影子銀行一般被認定為除銀行信貸之外的其他融資渠道。央行調查統計司的一份內部研究報告曾給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界定了明確的范圍——“商業銀行表外理財、證券公司集合理財、基金公司專戶理財、證券投資基金、投連險中的投資賬戶、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企業年金、住房公積金、小額貸款公司、非銀行系融資租賃公司、專業保理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典當行、擔保公司、票據公司、具有儲值和預付機制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有組織的民間借貸等融資性機構”。
影子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