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上課記】我們的存在感
我看著他們,也審視自己,靠吃東西,靠考證,靠游戲,靠賺錢,靠寫字,都是從那短促的瞬間里得到一點快樂,以填補更多的空蕩蕩,以此反證自己還存在著,是有知覺的,有努力的,有追求的,帶了點什么正能量的。不過如此吧,反正我們都不掌握答案。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張潔瑤 閻彬
釘在課本上的圖釘
一個女生捧著臉坐在我對面,她說:老師,我20歲了,哎……
另一學生講她剛進大學的時候的事,開頭第一句總是:在我年輕的時候……
我問:干嗎這么說,好像這就老了。
她說:不知道為什么,就是感覺很老了。
2012年,這海島上空繼續跑著好看的多變的云彩,偶爾有散碎的星沒氣力地閃幾下,迎面涌來穿拖鞋喝奶茶說笑的學生們。擴招和并校,學生更多了,路上經常車碰車人擠人??雌饋?012年他們都還挺不錯,一大早跑圖書館占座,黃昏里圍著遍地污水的小食攤舉著麻辣燙,考試前在螞蟻洞遍布的草地上呼號背書,但是多問他們幾句,常會得到兩種答復,低年級的說:人都飄起來了,不知道自己每天該干什么。臨近畢業的說:想想未來,好無力。
在有清晰的記憶以后,他們就被不可違抗的突擊集訓的強勢教育給籠罩了整整12年,他這個生命個體的經歷中,最真切的存在就是在背書考試和排名次。我看到過這樣一條微博:
@關公文化博覽會:一天到晚寫作業。舉頭望明月,低頭寫作業。洛陽親友如相問,就說我在寫作業。少壯不努力,老大寫作業。垂死病中驚坐起,今天還沒寫作業。生當作人杰,死亦寫作業。人生自古誰無死,來生繼續寫作業。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寫作業。
有學生告訴我說:上大學前,我最快樂的事就是考試發揮好了,最不快樂的事就是考試沒發揮好,就是這么傻的過來了。
當這段“考試人生”結束,人已經18歲。剛進大學的人,多會慣性地沿襲自己的前12年,努力學習,保持好成績。會有人醒悟,這不是他要的人生,像后面會寫到的妍和彩霞。但是更多的學生始終迷茫著。
哪個年輕的生命都想主動地掌控自己,恣意自由,越這樣想就越慌張著急,越使不上力氣,越覺得茫然無力。
他們是存在的嗎?看來是,每個都活靈靈的。但他們的心一點不踏實,踩不到地面的漂浮感,前12年是一顆釘在課本上的圖釘,現在成了撲不得的肥皂泡,這種人生轉換太快太突然,等意識到已經快大四畢業了。
傍晚在路邊碰到一個2009級的同學,她說想有空來找我聊天,沒幾天她來做客說:大一時候想過跟你說話,但是走過講臺心里就一片空白,不知道能說什么,就這樣到大四了,要不是那天碰見,怕再沒說話的機會了。下學期,大四學生在校的主要任務是論文答辯,前幾天和論文輔導老師討論論文題目,每次打電話前她都要糾結半天,不知道怎么開口,組織(話語)大半天才能鼓起勇氣撥通電話。
很難確認和把握自己的時候,怎樣用力向前都可能是撲空,這只能迫使他們趕緊找點什么可以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