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牽一發動全身”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多年難產,南方周末特邀三位長年研究這一領域、并曾多次參與此前方案制訂過程的專家、官員就此探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說,“收入分配問題不單是經濟問題,也與政治體制交織在一起,是牽一發動全身的全局性問題”。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近10年有關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相關舉措。
“收入分配問題不單是經濟問題,也與政治體制交織在一起,是牽一發動全身的全局性問題”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多年難產,南方周末特邀三位長年研究這一領域、并曾多次參與此前方案制訂過程的專家、官員就此探討。他們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
南方周末: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喊了8年,為什么這么難出來?
宋曉梧:收入分配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問題、政治問題。群眾普遍反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進展遲緩,是受到了既得利益集團阻撓。究竟我國有沒有行政性壟斷行業,國企高管的收入究竟高不高,對這類問題至今仍存在截然不同的看法。因此收入分配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已經不是理清思路的問題,而是重大利益格局的調整問題。
當然,思路也不是沒有問題。這么多年來,究竟收入分配改革以什么理論為指導?爭論極大。有人堅持斯大林的所謂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說中國收入分配差距這么大,主要是搞私有化、發展民營經濟造成的,他們還認真對比了20世紀50年代民族工商業的資產規模與現在民營經濟的資產規模,提出解決分配問題的根本途徑是生產資料公有制,解決的手段是開展階級斗爭,甚至不惜再搞一次“文化大革命”。按照這一思路解決分配問題,必然倒退回計劃經濟。
這一爭論的深層背景,是我們的經濟理論與政治理論尚未融會貫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