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影響每個中國人錢包的方案 收入分配改革:“頂層設計”進行中
萬眾期待中,原本預計在2012年制訂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再度延期。即使全社會對收入分配制度進行改革的呼聲日高,國民收入問題已是高層最為重視的工作,決定中國收入分配大框架的方案卻遲遲無法面世。八年難產,方案究竟難在哪里?阻力來自何方?分歧存在何處?未來能否突破?南方周末記者遍訪這個領域中的學者與官員,試圖尋找答案。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從1980年代打破平均主義,到如今調節貧富差距,收入分配改革的焦點始終隨著中國改革的經濟現實而不斷變遷。
編者按:
從1980年代打破平均主義,到現在調節貧富差距,收入分配改革始終與中國轉軌進程相伴相生、互為因果,也一直在努力尋找兼顧發展與公平的某種動態平衡。
“收入是一連串事件,”經濟學家周其仁說。而收入分配更是如此——城鄉二元制、國企改革、財稅改革……至今仍在變化中的經濟現實,不僅讓收入分配改革的框架不斷變化,也讓這個框架日益龐雜。
八年來,一項致力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頂層設計方案始終難產,映射出改革進入深水區的艱難現實。如何打破僵局,尋求共識,凝聚力量共同突破利益集團的重重阻力,都需要更多的智慧與勇氣。
1960年代的日本改革,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整整十年,以“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為名的有關增長與分配的大改革,帶來了一個騰飛的黃金十年,成為日本經濟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改革。
現在,中國來到了這個十字路口。
萬眾期待中,原本預計在2012年制訂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再度延期。
《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于2004年開始起草,在2010年初和2011年12月,曾兩次上報國務院,但均未獲通過。2012年,這一方案最初定于6月底出臺,但數度推遲,坊間普遍期待將于12月出臺——10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把制訂這一方案作為四季度工作提出。但現在,最新的消息是,可能要到2013年3月“兩會”后才會公布。
收入分配改革是本屆政府構建“和諧社會”承諾的一項核心內容,旨在縮小中國明顯拉開的貧富差距。在2012年3月的“兩會”上,總理溫家寶曾鄭重承諾,本屆政府要完成的五件難事之首,便是制訂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總體方案。
但即使全社會對收入分配制度進行改革的呼聲日高,國民收入問題已是高層最為重視的工作,決定中國收入分配大框架的方案卻遲遲無法面世。
八年難產,方案究竟難在哪里?阻力來自何方?分歧存在何處?未來能否突破?南方周末記者遍訪這個領域中的學者與官員,試圖尋找答案。
十年曲折
2011年至今最新一稿的方案制定過程,處于高度保密狀態。多位專家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一次起草工作由官員組成的“起草小組”負責,他們至今未見過這一稿的方案。
早在本世紀初,收入分配改革的“頂層設計”便提上了議事日程。
2001年,國務院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收入分配問題研究,由當時的國務院體改辦和中央財經領導合作辦公室兩家聯手牽頭,民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資委、財政部等多個部門參與。研究形成的主報告由時任國務院體改辦秘書長宋曉梧向時任體改辦主任王岐山和中財辦主任華建敏做了匯報。
“當時我們大家有一個很突出的共識,就是行政性壟斷行業的改革迫在眉睫。”宋曉梧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說。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是最早參與收入分配改革“頂層設計”的一位學者型官員,曾任國務院振興東北辦副主任、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兼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國務院體改辦黨組成員兼秘書長、體改委分配和社會保障司司長等職。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國際通用指標“基尼系數”一詞,便是由他最早編入1987年版的《企業管理百科全書》,從而引入中國。
據宋曉梧回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