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評】泄漏真相,為何倒逼才出現?
向上的信息傳遞,通過松花江事件后出臺的《國家環境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業已得到解決,而如何保障其它利益方的知情權,無疑需要地方政府拋棄維穩心態,及早建立環境信息的流域共享和公眾公開機制。如此,我們才能避免更多的環境事故。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陳佩
山西長治苯胺泄漏事故仍在繼續發酵。2013年1月7日,在長達數日的沉默后,長治市市長張保首度向外界作出回應,承認事故未及時上報長達5日,并向公眾“表示深深的歉意”。
但公眾疑點依然難消。1天之后,最新的媒體采訪再度曝出更令人吃驚的新內幕。下游的邯鄲市政府一位負責人透露,這起事故早于2012年12月26日就發生,這意味著事故被瞞天數長達“11日”,比長治方面聲明的時間,整整多了6天之久。
上游支柱企業出現環境污染大事故,污染河流、威脅健康,公眾一無所知;直到下游無預警突然大規模停水,造成社會恐慌后,真相才倒逼出來—&m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