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資訊】清醒的浪漫主義情結:云迪新專輯《北京現場肖邦專場獨奏會》
2010年是肖邦音樂大年,因為肖邦誕辰200周年了,在這一年幾乎所有鋼琴家都舉辦肖邦專場音樂會,最忙活的當屬肖邦鋼琴比賽金獎獲得者李云迪了。
肖邦作品中的味道透露出青年對社會的各種情懷,為何在中國,社會各界對肖邦如此鐘情?我想一方面是因為老一輩鋼琴家傅聰在海外揚名給國人長臉,其 次,肖邦作品中存在著一種清醒的浪漫主義情結,這與法國印象派音樂諸如德彪西作品顯露出迷醉色欲為主調的作品,在調情方面存在著諸多差異,而中國正在進入 崇尚經典西洋高雅姿態的時期。
第三個原因,是李云迪的出名和成長,使得肖邦音樂隨著這位鋼琴家日趨成熟穩健的為人處世和相貌,獲得越來越多人的青睞。中國人口并不總是被用在除法顯示其資源匱乏或發展不夠等,用在乘法的話那是不得了的事情—用在肖邦身上,如果每個中國人聽一首肖邦作品,全世界所有的鋼琴家都錄一遍肖邦全集每人都發 行幾十個白金銷量,都供不應求。
2010年是肖邦音樂大年,因為肖邦誕辰200周年了,在這一年幾乎所有鋼琴家都舉辦肖邦專場音樂會,最忙活的當屬肖邦鋼琴比賽金獎獲得者李云迪了。前幾年爆出他不好好練琴導致經紀公司與之鬧矛盾的負面新聞,可人家彈肖邦就是好。我們說實力加上吹捧就成為千古奇談,兩個關鍵缺一不可,學過鋼琴的人都知道,肖邦作品并不是最難駕馭的,相比之貝多芬、舒伯特、李斯特等人的作品結構復雜寓意深重,那簡直是小菜一碟,比起莫扎特、海頓、斯卡拉蒂等人作品的 高深莫測,更是相差懸殊。李云迪就適合演奏肖邦,氣質、風度、技巧、相貌、性格,都對,符合中國中產階層對肖邦神情并茂在各種感官刺激方面的心理密碼。
這張專輯再現了2010年5月李云迪北京國家大劇院獨奏音樂會,那是虔誠的碼鍵盤工匠對心中真神老老實實的頂禮膜拜。這場音樂會上,李云迪演奏了自 己最欣賞的肖邦作品,包括了5首《夜曲》、《平穩的行板和輝煌的大波羅乃茲》、4首《瑪祖卡》、《第二奏鳴曲》及《“英雄”波蘭舞曲》,《第二奏鳴曲》是 全場最佳水準,我們聽到了一個青年鋼琴家對輕浮人生的淡定思考,個性獨立的四部分在李云迪演繹下顯得柔性十足,誰說螞蚱一定是串在一根不打結、不繞彎的繩 上的?相信鋼琴家在經歷跌打滾爬和甜蜜幸福的體驗之后,悟出了對生死和榮耀歸于誰的新感受。同樣的音樂2010年12月27日出現在上海大劇院,《平穩的 行板和輝煌的大波羅乃茲》作品在演奏短暫間隙時遭到現場觀眾不和諧掌聲的驚擾,于是就出現了一個錯版演繹,像一臺15匹馬力的機頭拉著50臺擎天柱式大貨 車死命地尋求扶持,可憐的山窮水盡。所以,這張北京現場錄音的專輯,可以彌補許多人的遺憾,兩首肖邦作品中最展現功力的作品,連續拿下,著實不易。
《DG111》第二輯
2009年的第一輯55CD 加上2010年末發行的第二輯56CD,兩套CD合體后,完整的111片CD,將DG的經典、領先創意完全呈現。阿巴多指揮《比才:卡門》、阿格麗奇獨奏 《普羅科菲耶夫:鋼琴協奏曲等》、巴倫伯伊姆演繹《貝多芬:“月光”、“悲創”、“告別”鋼琴奏鳴曲》、芭托麗演唱《巴赫:詠嘆調》、伯恩斯坦指揮《馬 勒:第一交響曲》、吉利爾斯演繹《勃拉姆斯:第一鋼琴協奏曲》、小克萊伯指揮《威爾弟:茶花女》及波里尼、郎朗、李赫特、沙哈姆、王健等多位藝術家經典唱 片。另附一本120頁的精印原文解說,也為這個發行添加更多收藏的價值。
2011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實況
一年一度的元旦慶典例牌項目——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今年由較為年輕的奧地利指揮家弗朗茨·威爾瑟-莫斯特執棒,他是現任維也納國立歌劇院音樂總監, 也就是說,他是指揮自己的樂團演繹,非常罕見。2011新年音樂會的節目單上除了傳統的施特勞斯家族圓舞曲之外,有6首全新的曲子,其中包括李斯特的《梅 菲斯托圓舞曲第一號》,作為向李斯特誕辰200周年的致意。
戴維·嘉雷特《搖滾交響曲》
唯一能同時將古典榜及流行榜通殺的提琴超級玩家——戴維·嘉雷特(David Garrett),以基礎堅實的小提琴技法,重新定義流行音樂,被BBC電臺喻為“傳奇”提琴王子。2010年,嘉雷特奏響最新專輯《搖滾交響曲》 Rock Symphonies。專輯在美國推出的第一天即登上Amazon.com銷量榜No.1及iTunes下載Top 10。專輯中,嘉雷特聯手布拉格愛樂樂團及邁克爾·杰克遜的御用吉他手奧瑞安斯Otianthi,向自己專崇的殿堂級Rock bands致敬,包括Nirvana、Metallica、Led Zeppelin、U2等。
網絡編輯:瓦特